PRODUCT CLASSIFICATION
產品分類TECHNICAL ARTICLES
相關文章NBA高清播放直播/ Product display
露天煤場煤堆防自燃煤倉(cang) 溫度自動監測監控報警係統
聯係電話:15601379746
露天煤場煤堆防自燃煤倉(cang) 溫度自動監測監控報警係統
推薦產(chan) 品:煤堆測溫係統/煤堆測溫儀(yi)
一、項目必要性及背景
煤場管理中,自熱、自燃現象普遍存在,煤堆自熱、自燃不僅(jin) 浪費能源增加發電成本而且自燃產(chan) 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ti) 嚴(yan) 重的汙染環境。隨著電廠摻燒製度的不斷推廣和普及,電廠所使用的煤種、產(chan) 地和來源越來越多,燃料管理工作越來越複雜,麵臨(lin) 諸多挑戰,其中煤堆發熱自燃現象越來越嚴(yan) 重,傳(chuan) 統的人工煤溫巡檢和“燒舊存新”製度越來越不適應當前煤場現狀,無法有效遏製煤堆發熱自燃現象。
二、煤堆自燃的原因
煤堆自燃往往需要具備三個(ge) 主要條件:一是煤質有自燃傾(qing) 向,二是供氧條件好,三是散熱條件差。各種煤質的自燃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很容易自燃,如褐煤、長焰煤等;有的不容易自燃,如貧煤、無煙煤等,另外,煤的含硫份和含水分越高,氧化反應速度越快、放熱越多,煤越易自燃。煤堆發熱是氧化反應,所以煤堆自燃要求煤堆有一定的孔隙率、通風條件好。煤堆的氧化反應放出熱量,如果散熱條件差,熱量積累會(hui) 提升煤堆溫度,煤溫度越高氧化反應就越劇烈,兩(liang) 方麵相互影響,使得煤堆自燃過程加速。
根據以上煤堆自燃的原理和儲(chu) 煤堆發生自燃的實際情況看,自然堆積(不壓實)條件下,可以將煤堆分為(wei) 三層:
1、冷卻層:
冷卻層處於(yu) 煤堆的表層,約0.5至1.5米厚,該層與(yu) 空氣接觸充分,雖然發生氧化反應,但是散熱條件好,熱量難以積累,所以自燃發生率低。
2、氧化層:
氧化層處於(yu) 冷卻層以下,約1至4米厚,有一定供氧量,氧化反應發出的熱量難以散熱,不斷積累升溫,反過來促進氧化反應,容易發生自燃。
3、窒息層:
窒息層位於(yu) 氧化層以下,供氧不充足,無法發生自燃。
電廠往往會(hui) 把煤堆壓實後儲(chu) 存,導致孔隙率減小,煤堆氧化層的深度也相應減小,根據現場經驗,氧化層往往位於(yu) 表層以下1米至4米深度範圍。從(cong) 煤場實際情況看,煤堆自燃還表現出非常明顯的局部區域突發性特點,原因有很多,比如某位置存在一些煤塊,導致該位置的供氧條件很好;或者某位置的煤在堆放過程中受潮,含水分較多。不管是什麽(me) 原因,我們(men) 把首先發生自熱的位置稱為(wei) “熱點”,如下圖紅色圓圈標示的位置。
熱點相比於(yu) 煤堆的其它位置,首先滿足了自燃的條件,更早的開始發熱自燃,自燃一旦開始,煤溫就可以達到230度,此時熱點放熱速度很快,向四周傳(chuan) 導,感染本來還沒有發熱、還沒有滿足自燃條件的煤堆,促使它們(men) 開始升溫,並加速氧化反應,加速進入自燃狀態,如此循環,熱點的區域體(ti) 積不斷擴大,不僅(jin) 造成越來越大的損失,也因為(wei) 體(ti) 積太大而很難處理。這就是為(wei) 什麽(me) 當我們(men) 觀察到煤堆表麵冒煙,再把煤堆翻開後發現無論是氧化層、冷卻層還是窒息層都開始自燃的原因。
綜上,我們(men) 預防煤堆自燃的關(guan) 鍵就是盡早發現熱點,在熱點剛剛出現,感染的體(ti) 積還比較小的時候,發現熱點,就采取措施把禍患消滅掉,極大的減小了損耗,而且很容易處理。
三、儲(chu) 煤的自熱自燃損耗嚴(yan) 重
存放時間(天) | 熱值(千卡/千克) | 煤堆內(nei) 部溫度(度) | 濕度% | 灰分% | 揮發分% | 日均環境氣溫(度) | 日均環境濕度(%) |
1 | 5102.0 | 28.5 | 17.3 | 17.2 | 36.1 | 15 | 50 |
7 | 5067.7 | 32.0 | 17.0 | 18.0 | 35.9 | 12 | 48 |
15 | 5022.1 | 36.7 | 16.6 | 18.9 | 35.6 | 20 | 45 |
32 | 4925.0 | 46.6 | 15.6 | 21.0 | 35.0 | 25 | 37 |
42 | 4833.2 | 48.2 | 13.4 | 23.2 | 31.7 | 30 | 30 |
52 | 4766.2 | 49.9 | 11.8 | 25.3 | 29.3 | 30 | 28 |
65 | 4622.0 | 52.0 | 8.4 | 28.0 | 24.1 | 30 | 25 |
當煤堆內(nei) 部溫度從(cong) 28.5度升高到36.7度,熱值從(cong) 5102千卡/千克下降到5022.1千卡/千克,熱值降低了1.57%,到46.6度的時候,熱值降低了3.47%,如果升到52度的時候,熱值降低了9.4%,從(cong) 我們(men) 在電廠煤場的測溫結果知道,煤堆很多區域的溫度都達到了50度,由此推斷,電廠儲(chu) 煤的自熱自燃損耗有多麽(me) 嚴(yan) 重,也解釋了為(wei) 什麽(me) 在采製化工作到位的情況下,入廠煤和入爐煤還有較大的熱值差。
某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煤場管理中的節能降耗空間
某電廠通常存煤30萬(wan) 噸,煤質揮發份較高,具有氧化程度較劇烈和升溫速度較快的特點。如果采用簡單的“燒舊存新”原則,那麽(me) 基本上所有的入廠煤都要經過30天才能入爐,在30天的存煤周期裏邊,其實有的煤發熱升溫的速度更快些,有的煤發熱升溫的速度更慢些,也就是說有很多“新煤”比“舊煤”溫度更高,卻沒有被優(you) 先燒掉,哪怕隻是相差兩(liang) 三度,煤耗相差不足1個(ge) 百分點,但是由於(yu) 總量巨大,終損失是巨大的,根據威海電廠的情況,平均下來的入爐煤比入廠煤升溫約5.2度,因自熱產(chan) 生的煤耗約是0.99%;如果全麵監測煤溫,采用“燒熱存冷”原則,那麽(me) 平均下來的入爐煤比入廠煤升溫約3.8度,因自熱產(chan) 生的煤耗約是0.74%,按照年消耗360萬(wan) 噸煤計算,年節省煤耗0.9萬(wan) 噸,增加經濟效益約500萬(wan) 元人民幣。
具體(ti) 計算方法和依據請見“煤耗計算方法”。
四、通過有效手段了解整個(ge) 煤堆內(nei) 部溫度情況
那麽(me) 怎樣才能有效執行“燒熱存冷”製度呢?必須通過有效手段了解整個(ge) 煤堆內(nei) 部溫度情況。
目前市場上檢測煤堆自燃的產(chan) 品的局限性
人工巡檢是現場為(wei) 通行的作法,但是靠一兩(liang) 個(ge) 工人扛2米的溫度計巡邏根本達不到有效測量密度,熱電阻插入煤堆需要幾分鍾才可以測量準確,而且煤場很多地方行走不便,煤場環境惡劣,有鬥輪機等大型設備作業(ye) ,安排太多的人測溫也非常不安全;
還有電廠使用紅外溫槍或熱成像設備,該類設備都隻能測量表麵溫度,煤堆自熱自燃主要從(cong) 內(nei) 部開始,所以達不到使用目的,導致選型失敗。所以現場明知預防自熱自燃的重要性,卻無可奈何。
1、測點位置及深度選擇方法
受到供氧量和散熱條件的製約,煤堆自燃的發源點主要發生在煤堆側(ce) 表麵以內(nei) 1米到4米深度範圍內(nei) 。如圖(煤堆豎剖麵)所示,首先觀察從(cong) 煤堆斜麵至以內(nei) 1米深度範圍(即黑色實線至紅色虛線之間的區域),因為(wei) 緊鄰空氣,煤的散熱量大於(yu) 發熱量,所以煤自熱初期所發出的熱量,不能得到有效積累,不能導致溫度明顯升高,所以這個(ge) 區域的煤很難自燃;觀察從(cong) 煤堆斜麵以內(nei) 4米深度至煤堆中心的範圍(即黃色虛線至藍色虛線之間的區域),因為(wei) 氧氣供應量太少,無法為(wei) 煤發熱提供足夠的氧氣,所以很難自燃;觀察煤堆上表麵(即灰色實線),因為(wei) 通風量遠遠小於(yu) 煤堆斜麵,所以相對於(yu) 煤堆斜麵,它很不易發生自熱自燃;觀察煤堆下表麵(即綠色實線),因為(wei) 緊貼地麵,供氧量不足,而難發生自燃;後,觀察從(cong) 煤堆斜麵以內(nei) 1米深度至煤堆斜麵以內(nei) 4米深度範圍(即紅色虛線至黃色虛線之間的區域),這個(ge) 區域的供氧量滿足煤發熱自燃的需要,並且散熱量不足以把煤發出的熱量及時發散到空氣中,熱量不斷積累,煤溫不斷加速升高,終導致嚴(yan) 重的自燃,在該區域自燃後,大量的熱量不斷向煤堆中心和煤堆表麵傳(chuan) 遞(即向藍色虛線和黑色實線方向),終形成我們(men) 從(cong) 煤堆外麵看到的冒汽冒煙等現象。所以,當我們(men) 觀察到煤堆表麵某處冒汽冒煙時,並不是表皮首先發熱自燃,而是表麵以內(nei) 1米至4米區域經過一段時間的自燃,終把熱量傳(chuan) 遞出來,形成的結果。所以觀察表麵發熱自燃隻是治標,觀察表麵以內(nei) 1米至4米區域發熱自燃才是治本。
綜合考慮溫度監測的有效性和實用性,我們(men) 往往選擇表麵以內(nei) 2米深度的區域作為(wei) 監測區域。
2、測點高度的選擇
例如200米長度*50米寬度的條形煤堆,在150米長度處的煤堆左側(ce) 斜麵,斜麵高度15米,那麽(me) 觀察從(cong) 0米到15米高度的這塊長條區域,該區域具有基本相同的供養(yang) 氧件和散熱條件,所以更容易具有相似的煤的發熱情況,所以測量其中一點往往具有較強的代表性。考慮到無線測溫探頭在實際操作中的便捷性,和吹風方向通常由煤堆斜麵的底部沿著煤堆斜麵向上(導致煤堆斜麵靠近底部的位置供氧量比較大),我們(men) 往往選擇從(cong) 距離地麵向上2米的高度,把探頭垂直插入煤堆斜麵,插入深度在1米到4米之間。
3、測點位置的選擇
測點越密集,發現煤的發熱現象就越早,但是測量設備的購置和維護成本就越高;反之,測點太稀疏,等到發現自燃現象就太晚了,自燃感染的區域就太大了。綜合考慮,既不能讓自燃的感染區域太大,也不能使設備的購置和維護成本太高,我們(men) 往往選擇沿著煤堆斜麵,間隔20米的距離,布置一支測溫探頭。
考慮到很多煤場的儲(chu) 煤有不同的來源、批次、煤質等差異,所以也可以采用每個(ge) 批次插入至少一支探頭的策略,該測點就能比較好的反應該批次儲(chu) 煤的發熱自燃情況。
4、特殊情況下的布置方法
每個(ge) 煤場都具有地理、氣候、形狀、土建結構方麵的個(ge) 性,所以煤場負責人經過長期管理實踐,也會(hui) 發現該煤場*的發熱自燃現象,可以根據這些現象有針對性的布置測溫點。
五、合理全麵的溫度監控“燒熱存冷”降煤耗
已經實施“數字煤場”管理的電廠,可以把煤溫數據導入到“數字煤場”軟件中,當燃料專(zhuan) 工使用數字煤場的配煤功能時,軟件除了提示煤質指標外,還會(hui) 提示“煤溫”指標,燃料專(zhuan) 工可以參考該煤溫指標,選擇合理配煤方案,降低煤耗。
沒有實施“數字煤場”的電廠,可以直接使用聯網版本的“煤溫監測軟件”觀看煤堆溫度,合理選擇優(you) 先上煤方案。
總之,當燃料專(zhuan) 工可以獲得“煤溫”參數後,他就可以優(you) 先使用“燒熱存冷”的原則去優(you) 化配煤方案,而不是僅(jin) 僅(jin) 靠“燒舊存新”的老方法。
1、及時發現自燃點,減少損失
當某個(ge) 測點溫度達到50度的時候,軟件會(hui) 發出高等級的報警,現場必須及時行動,根據測點位置描述,在測點附近尋找自燃點,及時把自燃的煤堆翻開、冷卻、再壓實,後再把測溫探頭插入,繼續監測煤溫。
如果不及時處理,煤溫超過50度後進入快速氧化通道,會(hui) 很快升溫自燃,更會(hui) 感染更大區域的煤堆,造成巨大損失,並且由於(yu) 感染區域過大而無法有效處理。
2、經濟效益分析
電廠比較常見的儲(chu) 煤堆大約是200米*50米*10米,我們(men) 以1個(ge) 這樣大小的煤堆計算其自燃損耗。因為(wei) 煤堆壓實的效果,初期發熱層主要集中在煤堆表麵以下的1米至4米深度範圍內(nei) ,發熱層以外的存煤發熱量比較小,暫時不計算在內(nei) ,隻計算發熱層內(nei) 的損耗。據現場測溫經驗和與(yu) 多個(ge) 電廠輸煤專(zhuan) 工的調研,我們(men) 知道,在儲(chu) 煤7天後,該發熱層有30%的煤達到或超過36度,70%的煤達到32度;在儲(chu) 煤20天後,發熱層擴大至0.5米至5米深度範圍,其中有30%達到或超過46度,有70%達到36度;在儲(chu) 煤一個(ge) 月後,發熱層擴大至表麵至超過6米的深度範圍,有30%的煤溫度接近或達到50度,70%達到46度。大多數電廠都是在發現煤溫接近或者超過50度的時候才采取降溫措施,而且很多時候,管理員根本不能發現那些溫度已經超過50度的熱點區域,直到看到煤堆開始冒煙氣或者水汽的時候才采取降溫措施,所以以上數據*符合目前燃料管理工作的現狀,根據以上數據計算得以下自燃損耗表:
儲(chu) 存周期(天) | 周期內(nei) 熱值下降的百分比(%) | 1個(ge) 200*50*10米的煤堆的周期自燃煤耗(約15萬(wan) 噸)(單位噸) | 周期損耗金額(按照700元一噸計算)(萬(wan) 元) | 該煤堆年自燃損耗(萬(wan) 元) |
7 | 0.0685 | 102.75 | 7.19 | 375.04 |
20 | 0.4603 | 690.47 | 48.33 | 882.08 |
30 | 1.1479 | 1721.79 | 120.53 | 1466.39 |
以上數值隻計算了自熱層的自燃損耗,自熱層以外還有部分損耗難以統計,沒有計算在內(nei) ,這樣,我們(men) 很容易理解,當存煤周期達到1個(ge) 月時,電廠很難達到入廠煤和入爐煤的熱值差的考核指標,因為(wei) 考核指標是1.7%,僅(jin) 僅(jin) 計算發熱層的自燃損耗就高達1.15%,再加上發熱層以外的自熱損耗、風化、雨淋、采製化誤差等,熱值差很容易超標。
經過以上科學嚴(yan) 謹的分析,我們(men) 看到減小自熱自燃損耗是關(guan) 係到降低上千萬(wan) 元成本,和創造上千萬(wan) 元利潤的大事。
3、應用案例
華電安徽某100萬(wan) 千瓦的電廠於(yu) 2012年11月2號安裝並運行了煤堆溫度監測係統,如圖所示,按照20米間隔(或其它測點布置圖)把無線測溫探頭插入煤堆,輸煤辦公室集中監測所有測點的溫度,當某點溫度達到50度時,軟件報警,輸煤專(zhuan) 工采取翻開和壓實的方法及時清除自燃點,避免它擴大麵積。經過實際運行,該係統達到了盡早發現自燃點的目的,現場及時清除自燃點,阻值自燃麵積擴大,減輕了自燃損耗和環境汙染。而且,使用單位利用該係統改進了輸煤作業(ye) 流程,把過去的“燒舊存新”原則發展成為(wei) “燒熱存冷”原則,大大提高了煤場管理的科學性,提高經濟效益,減少有害氣體(ti) 排放。
測點位置 | 華電安徽某電廠4號條形煤場,煤堆斜麵內(nei) 部2米深度 | |
煤種 | 印尼進口褐煤 | |
傳(chuan) 感器編號 | 19 | |
日期 | 時間 | 測點溫度(攝氏度) |
2013/1/19 | 0:00 | 21.59 |
2013/1/19 | 1:00 | 21.7 |
2013/1/19 | 2:00 | 21.8 |
2013/1/19 | 3:00 | 21.95 |
2013/1/19 | 4:00 | 22.08 |
2013/1/19 | 5:00 | 22.14 |
2013/1/19 | 6:00 | 22.27 |
2013/1/19 | 7:00 | 22.39 |
2013/1/19 | 8:00 | 22.55 |
2013/1/19 | 9:00 | 22.85 |
2013/1/19 | 10:00 | 23.04 |
2013/1/19 | 11:00 | 23.26 |
2013/1/19 | 12:00 | 23.68 |
2013/1/19 | 13:00 | 24.29 |
2013/1/19 | 14:00 | 24.87 |
2013/1/19 | 15:00 | 25.78 |
2013/1/19 | 16:00 | 26.84 |
2013/1/19 | 17:00 | 28.13 |
2013/1/19 | 18:00 | 29.67 |
2013/1/19 | 19:00 | 32.08 |
2013/1/19 | 20:00 | 36.35 |
2013/1/19 | 21:00 | 42.06 |
2013/1/19 | 22:00 | 46.04 |
2013/1/19 | 23:00 | 50.35 |
2013/1/20 | 0:00 | 55.5(此時采取了翻開冷卻措施) |
2013/1/20 | 1:00 | 43.81 |
該表格記錄了煤溫監測係統如何跟蹤測點溫度變化,發現自燃熱點,並及時報警,消除熱點的過程。現場工作人員於(yu) 20日淩晨零點鍾左右發現軟件報警,現場查看測點位置,在探頭附近發現了自燃點,並對自燃點采用翻開冷卻措施,消除了自燃事故擴大的隱患!如果沒有該煤溫監測係統,現場操作工幾乎不可能在淩晨到煤堆上測溫,也就不可能及時發現這個(ge) 自燃隱患,該自燃點肯定會(hui) 不斷擴大自燃範圍,造成更大的煤耗損失。僅(jin) 僅(jin) 1月份煤溫監測係統就幫助該電廠消除超過10起自燃隱患。
該案例還充分說明,自燃的發生具有很強的不可預測性,即使在冬天的淩晨,環境溫度不足10攝氏度的條件下還是會(hui) 發生自燃現象。而且,很多時候自燃的演變速度超過想象,一旦某個(ge) 熱點發生自燃,會(hui) 很快的向周邊區域蔓延,使得周邊區域迅速升溫。這個(ge) 案例中,測點區域的煤溫隻用了24個(ge) 小時就從(cong) 21度上升到55度。
六、煤堆溫度在線自動監測係統介紹
根據要求,煤堆溫度超過60℃時應迅速采取降溫措施,並進行倒堆,溫度超過80℃,應及時采取降溫措施並開堆使用。發現煤堆超溫或自燃,必須采取對自燃煤噴水降濕、翻堆噴水等滅火措施。為(wei) 防止煤堆自燃,確保煤場作業(ye) 人員的人身安全,保證煤場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減少煤炭的損失,我公司開發一款智能型無線溫度遠程監測係統,較傳(chuan) 統的測溫設計方法,省時省力、可以做到24小時無人監測狀態,精度高且不受環境影響、性價(jia) 比高等優(you) 點,目前已廣泛應用於(yu) 各大煤場、電廠等煤堆溫度監測領域,因可靠性和穩定性在諸多工程中已得到了驗證並取得了較好的口啤。
如上圖所示,電腦服務器通過“無線接收器”接收現場各個(ge) 溫度點的信號,現場每個(ge) 溫度點都有*的編號與(yu) 上位機軟件一一對應。整個(ge) 係統組網可以對大型場地進行高達6千多溫度點的實時集中監測。
4.1:係統描述
TX-3D煤堆測溫儀(yi) 和TX-3DL測溫電纜是整個(ge) 係統的核心,主要作用是準確采集煤堆內(nei) 部溫度數據,存儲(chu) 在測溫儀(yi) 和采集分機內(nei) 。測溫主機接收數據上傳(chuan) 數據。
2.2技術指標
TX-3D測溫杆尺寸:1米—6米
“無線發射儀(yi) ”和“無線接收器”介紹
1、無線發射測溫杆:(包括插入式金屬測溫杆和無線發射裝置,可直接插入煤堆中)。
2、無線發射裝置:
內(nei) 置鋰電池供電,可以實時循環顯示測溫杆內(nei) 多個(ge) 測點的溫度,並實時發射出去。無線發射距離長達1000米,也可增加中繼器實現更遠距離的無線傳(chuan) 輸。通過無線ZIGBEE和上位機通訊。可修改不同地址的模塊,由此可以達到多個(ge) 模塊通過無線方式共同組網的應用。內(nei) 置看門狗,保證長期可靠運行。
3、金屬測溫杆:
標準測溫杆為(wei) 2米(3個(ge) 測溫點),如果有特殊需求通常有1米(2個(ge) 測溫點)、2米(4個(ge) 測溫點)、3米(6個(ge) 測溫點)、4米(8個(ge) 測溫點)、5米(10個(ge) 測溫點)、6米(12個(ge) 測溫點)等其他長度可定製。
TX-3DL測溫電纜:根據客戶定製長度與(yu) 感溫點數
TX-3D測溫杆外殼:不鏽鋼
溫度範圍:-55~125度
測溫精度:0.3度
測溫分辨率:0.1度
TX-3D傳(chuan) 輸距離:500米組網GPRS模式傳(chuan) 輸無距離限製
TX-3DL傳(chuan) 輸距離:射頻上傳(chuan) 視距3公裏或GPRS模式傳(chuan) 輸無距離限製
TX-3D供電:內(nei) 置電池
TX-3DL供電:外置矽能電池或220V室電
環境溫度:-40~86攝氏度
3、通訊傳(chuan) 輸
TX-3D通過射頻組網,GPRS上傳(chuan) ,服務器處理顯示,短信報警
TX-3DL電纜組網,射頻上傳(chuan) 或GPRS上傳(chuan) ,軟件顯示,短信報警
特點:
省電模式:軟件喚醒,上位機軟件喚醒采集,不采集供電,有效的增加電池和設備使用壽命。
3.1組網技術
一個(ge) 測溫主機可接收256個(ge) TX-3D煤堆測溫儀(yi)
一個(ge) 測溫分機可接多根TX-3DL測溫電纜、可測512個(ge) 感溫探頭
7、露天煤場煤堆防自燃煤倉(cang) 溫度自動監測監控報警係統在線監控結構圖
TX-3D煤堆溫度遠程監控係統/煤堆測溫儀(yi) 的詳細資料:
產(chan) 品谘詢:北京鴻鷗儀(yi) 器(bjhoyq)煤堆溫度遠程監控係統/煤堆測溫儀(yi) /物聯網煤場測溫
關(guan) 鍵詞:煤堆測溫儀(yi) ,煤堆測溫,煤場測溫自動測溫,無線測溫防自燃,煤場煤堆溫度監測自動報警係統,煤場煤堆無線溫度監測報警係統防自燃,煤場防自然測溫,煤堆無線自動測溫報警係統,煤表麵測溫,/煤堆溫度在線監測係統/煤堆測溫係統/煤場測溫/煤堆溫度在線監測/煤堆溫度多點無線監測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