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蓄熱型(EHT)地源熱泵係統 裝配式高效機房 采暖、供熱設備及通風係統 HO-RCS混凝土結構雷達 節能減排自動化係統 幹熱岩地溫監測係統 地熱管理遠程係統 地熱資源開采遠程監測係統 地熱資源回灌遠程監測係統 地熱水資源動態監測係統 分布式地溫監測係統 地源熱泵能耗監控測溫係統 TD-016C淺層地溫在線監測係統 HO-YTDCS一體式多參數分析儀 水質分析儀 DC-2500震電勘探技術承接項目合作 A30糧庫全自動三維激光掃描儀 A260棚頂固定懸掛式全自動盤煤儀

PRODUCT CLASSIFICATION

產品分類

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您的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  地熱資源地質勘查規範  GB/T 11615-2010

地熱資源地質勘查規範  GB/T 11615-2010

更新時間:2016-07-09      瀏覽次數:206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 11615-89

 

 

 

地 熱 資 源 地 質 勘查 規 範

 

Geologic exploration standard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1989-08-29發布                                                                                           1990-06-01實施

 國 家 技 術 監督 局   發布

1  主題內(nei) 容與(yu) 適用範圍

    本規範規定了地熱田地質勘查研究程度、勘查類型與(yu) 勘探工程控製、勘查工作技術及質量要求、地熱儲(chu) 量分類、分級、計算和評價(jia) ,地熱流體(ti) 與(yu) 環境影響評價(jia) 以及地熱資源勘查資料整理和報告編寫(xie) 等基本要求。

本規範適用於(yu) 地熱資源的地質勘查,作為(wei) 地熱資源地質勘查設計書(shu) 編製、各項勘查工作布置、勘查報告編寫(xie) 和審批的主要依據。

2  引用標準

GB 3838 地麵水環境質量標準

GB 5084 農(nong) 田灌溉水質標準

GB 5749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GB 8537 飲用天然礦泉水

GB J4 工業(ye) “三廢”排放試行標準

GB J8 放射性防護規定

DZ 40 地熱資源評價(jia) 方法

TJ 35 漁業(ye) 水質標準

TJ 36 工業(ye) 企業(ye) 設計衛生標準

3 總則

3.1 本規範所指地熱資源是在我國當前技術經濟條件下,地殼內(nei) 可供開發利用的地熱能、地熱流體(ti) 及其有用組分。地質勘查的目的在於(yu) 查明地熱田的地質條件、熱儲(chu) 特征、地熱資源的質量和數量,並對其開采技術經濟條件做出評價(jia) ,為(wei) 合理開發利用提供依據。

3.2   地熱資源按溫度分為(wei) 高溫、中溫、低溫三類(見表1);按地熱田規模分為(wei) 大、中、小型三級(見表2)

 表1  地熱資源溫度分級

溫度分級

溫度t界限,℃

主 要 用 途

高溫地熱資源

t150

發電、烘幹

中溫地熱資源

90t150

工業(ye) 利用、烘幹、發電

 

低溫地熱資源

熱水

60t90

采暖、工藝流程

溫熱水

40t60

醫療、洗浴、溫室

溫水

25t40

農(nong) 業(ye) 灌溉、養(yang) 殖、土壤加溫

注:表中溫度是指主要熱儲(chu) 代表性溫度。

 表2  地熱田規模分級

規模分級

高溫地熱田

中、低溫地熱田

電能

 

MW

能利用儲(chu) 量

計算年限

熱能

 

MW

能利用儲(chu) 量

計算年限

    

50

30

50

100

    

1050

30

1050

100

    

10

30

10

100

 3.3  地熱資源助查工作分為(wei) 普查、詳查、勘探三個(ge) 階段。勘探階段之後,為(wei) 地熱田開發地質工作。

3.4  地熱田勘查工作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3.4.1  按規定的勘查階段循序漸進,對地熱地質條件簡單或現有資料較多的小型地熱田的勘查,可根據實際情況簡化或合並上述勘查階段。

3.4.2  在勘查程序上必須嚴(yan) 格遵循在充分搜集利用已有資料的基礎上.先進行航衛片解譯、地麵地質、地球化學、地球物理等項工作,然後再上鑽探的原則。沒有上述工作的綜合研究成果,不得盲目布置鑽探工作。

3.4.3  勘查工作內(nei) 容和投入的工作量應根據勘查階段、勘探類型和工作區地熱地質複雜程度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應選擇經濟有效的勘查技術方法、手段和合理的設計施工方案,達到工作階段的要求。

3.4.4  由詳查階段轉入勘探階段,一般應與(yu) 使用部門對口,應具有使用單位的委托書(shu) 或與(yu) 使用單位簽訂的承包合同書(shu) 或省、市、自治區廳()級以上(含廳局級)主管部門下達的項目任務書(shu) 。

3.4.5  各階段的勘查工作,必須按本規範要求編寫(xie) 勘查設計書(shu) ,經主管部門審定後嚴(yan) 格組織實施。設計書(shu) 的主要內(nei) 容應包括:目的、任務、地理概況、研究程度、區域地質、地熱地質條件、工作布置及工作量、地熱流體(ti) 的動態觀測、儲(chu) 量計算與(yu) 評價(jia) 方法、人員組成、設備、工作計劃、鑽探施工設計、經濟預算、預期成果和提交報告時間等。

3. 4. 6  各勘查階段工作結束後,應編寫(xie) 階段報告,按規定報有關(guan) 主管部門審查,供建設使用的勘探報告。經主管部門審查後,報國家或省(區、市)礦產(chan) 儲(chu) 量審批機構審批。未提交上一階段報告和未經技術經濟論證的認可,不得轉入下一階段工作。

4  地熱田地質勘查研究程度要求

4.1  地質勘查研究內(nei) 容

4.1.1  地熱田地質

a.研究地熱田的地層、構造、岩漿(火出)活動及地熱顯示等特點,以闡明控製地熱田的地質條件,確定熱儲(chu) 、益層、導水和控熱構造。

b.對於(yu) 受斷裂按製的地熱田,要著重研究斷裂的形態、規模、產(chan) 狀、組合配套關(guan) 係等特點,闡明斷裂係統與(yu) 地熱的關(guan) 係。

c.對於(yu) 層控的地熱田,應詳細劃分地層,確定地層時代,區分儲(chu) 層和蓋層。著重研究熱儲(chu) 結構、熱儲(chu) 的岩性、厚度及其分布範圍,以及熱儲(chu) 的孔隙、裂隙或岩溶發育情況等影響地熱流體(ti) 儲(chu) 存、運移、富集的地質因素。

d.對地熱田的外圍有關(guan) 地區應進行必要的地質調查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工作。探索地熱田的形成,地熱流體(ti) 的補給來源和循環途徑。

4. 1.2  地溫場

查明地熱田內(nei) 的地溫及地溫梯度的空間變化,圈定地熱異常範圍、計算熱流密度,推算熱儲(chu) 溫度,並對地熱異常的成因、熱儲(chu) 結構特征、控熱構造及可能存在的熱源做出合理的分析推斷。

4.1.3  熱儲(chu)

查明熱儲(chu) 分布麵積、岩性與(yu) 厚度變化、埋深及邊界條件,查明熱儲(chu) 結構、各熱儲(chu) 間的關(guan) 係及熱儲(chu) 內(nei) 的滲透性能、地熱流體(ti) 的溫度、壓力、產(chan) 量及其變化規律,測定熱儲(chu) 的孔隙率、滲透係數、傳(chuan) 導係數、給水度(彈性釋水係數)和壓縮係數等,為(wei) 儲(chu) 量計算提供依據。

4.1.4  地熱流體(ti)

一般應測定地熱流體(ti) 的化學成分、同位素組成、有用組分以及有害成分等。分析地熱流體(ti) 與(yu) 大氣降水、地表水和常溫地下水的關(guan) 係,查明地熱流體(ti) 的來源及其補給、儲(chu) 集、運移、排泄條件;對高溫地熱田還應查明地熱流體(ti) 的相態、地熱並排放的汽水比例、蒸汽幹度、不凝氣體(ti) 成分,為(wei) 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與(yu) 環境影響評價(jia) 提供依據。

4.2  不同勘查階段研究程度要求

4.2.1  普查階段

a.主要是尋找地熱異常區或對已發現的地熱異常區開展地熱地質普查。

b.初步查明地熱田及其外圍的地層、構造、岩漿(火山)活動情況,研究它們(men) 與(yu) 地熱顯示、地熱異常的關(guan) 係,推斷地熱田的熱儲(chu) 、蓋層、導水和控熱構造。

c.初步查明地熱田的地表熱顯示特征,測定地熱流體(ti) 的天然排放量及其化學成分,估算地熱田的熱儲(chu) 溫度和地熱田的天然熱流量,初步圈定地熱異常的範圍,提出熱儲(chu) 概念模型。

d.探求D+E級儲(chu) 量,估價(jia) 地熱田開發利用前景。提交普查報告,為(wei) 是否須進行詳查工作提供依據。

4.2.2  詳查階段

a.在初步查明地熱田的地球化學場、地球物理場及熱儲(chu) 邊界條件的基礎上,對地熱田是否具有開發價(jia) 值以及近期內(nei) 能否被開發利用,進行詳查工作。

b.基本查明地熱田及其外圍的地層、構造、岩漿活動情況,初步查明地熱田內(nei) 的斷裂及其產(chan) 狀、各地層的孔隙、節理裂隙、岩溶及水熱蝕變發育情況,劃分熱儲(chu) 、蓋層、導水與(yu) 控熱構造。

c.基本查明地熱田內(nei) 地溫及地溫梯度和空間變化,進一步圈定地熱異常的範圍,計算熱儲(chu) 溫度,分析推斷地熱異常的成因。

d.基本查明熱儲(chu) 的岩性、厚度、埋深及其邊界條件,各熱儲(chu) 內(nei) 地熱流體(ti) 的溫度、壓力、產(chan) 量及其變化關(guan) 係,熱儲(chu) 的孔隙率及滲透性能,圈定地熱流體(ti) 富集地段。

e.基本查明熱儲(chu) 中地熱流體(ti) 的相態、地熱井排放的汽水比例、地熱流體(ti) 的化學成分、有用組分和有害成分以及地熱流體(ti) 的補給、運移、排泄條件。建立熱儲(chu) 理論參數模型。

f.探求CD級儲(chu) 量,提交詳查報告,為(wei) 地熱田開發總體(ti) 規劃和是否轉入勘探階段提供依據。

4.2.3  勘探階段

a.一般應在經過詳查工作證實具有開發價(jia) 值的基礎上進行,主要是對地熱田開發經濟效益高的地熱流體(ti) 富集地段進行勘探。

b.詳細查明地熱田內(nei) 的地層、構造、岩漿(火山)活動和水熱蝕變等特點。基本查明熱儲(chu) 、導水、控熱構造的空間展布及其組合關(guan) 係。

c.詳細查明地熱流體(ti) 特征,包括地熱流體(ti) 在熱儲(chu) 中的相態、溫度、地熱井排放時的汽水比例、蒸汽幹度、流體(ti) 化學成分和同位素組成。闡明地熱流體(ti) 中不同用途的有用組分和有害成分、地熱流體(ti) 的來源、補給、徑流排泄條件以及地熱流體(ti) 運移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相變和與(yu) 冷水混合過程。

d.詳細查明地熱田內(nei) 的地溫、地溫梯度及有關(guan) 物性參數的空間分布及其變化規律。詳細圈定地熱流體(ti) 的富集地段。

e. 詳細查明地熱田的熱儲(chu) 結構,各熱儲(chu) 的分布麵積、厚度、產(chan) 狀、埋深及邊界條件,各熱儲(chu) 內(nei) 地熱流體(ti) 的溫度、壓力、產(chan) 量的變化規律及各熱儲(chu) 的相互關(guan) 係。實測各項儲(chu) 量計算參數,建立熱儲(chu) 參數模型。探求B+C級儲(chu) 量,提出合理開發方案並作出環境影響評價(jia) ,提交勘探報告,為(wei) 地熱田開發利用提供依據。

地熱田開發地質工作中,應加強係統的動態觀測工作,利用長期觀測和開采過程中的實際資料,進行熱儲(chu) 工程研究,計算A級儲(chu) 量,進行回灌試驗和開發利用中有關(guan) (如地麵沉降、結垢等)問題的研究,建立地熱田的開發管理模型。

5  地熱田勘查類型與(yu) 勘探工程控製

5.1  地熱田勘查類型

根據我國已知地熱田特征,按地熱田的溫度、熱儲(chu) 形態、規模和構造複雜程度,將地熱田勘查類型劃分為(wei) 兩(liang) 類六型(見表3)

3  地熱田勘查類型

主    要    特    征

高溫地熱田(Ⅰ)

Ⅰ-1

熱儲(chu) 呈層狀,岩性和厚度變化不大或呈規則變化,構造條件一般比較簡單

Ⅰ-2

熱儲(chu) 呈帶狀,受斷裂構造控製,地質構造條件比較複雜

Ⅰ-3

地熱田兼有層狀熱儲(chu) 和帶狀熱儲(chu) 特征,彼此存在成生關(guan) 係,地質構造條件複雜

中低溫地熱田(Ⅱ)

Ⅱ-1

熱儲(chu) 呈層狀,分布麵積廣,岩性、厚度穩定或呈規則變化,構造條件一般比較簡單

Ⅱ-2

熱儲(chu) 呈帶狀,受斷裂構造控製,地熱田規模較小,地麵多有溫、熱泉出露

Ⅱ-3

地熱田兼有層狀熱儲(chu) 和帶狀熱儲(chu) 特征,彼此存在成生關(guan) 係,地質構造條件比較複雜

 5.2  鑽探工程布置原則

5.2.1地熱資源勘探應充分發揮航衛片解譯、地麵測繪、物化探工作在地熱勘查中的作用,對研究程度較高的地區,則必須充分利用已有資料,綜合分析研究地熱田的地層、構造、地熱異常的範圍、地熱田的邊界,爭(zheng) 取盡量減少鑽探工作量,提高勘探效益。

5.2.2鑽探工程布置應區別不同地熱田勘查類型和規模,以能控製熱儲(chu) 分布,取得有代表性的儲(chu) 量計算參數和查明地熱田的開采條件和邊界條件,滿足相應階段的要求為(wei) 原則。

5.2.3在部署鑽探工程時,必須統籌兼顧,重點突出,在探明可供開采的主要熱儲(chu) 的同時,兼顧其他熱儲(chu) ,查明各熱儲(chu) 間的相互關(guan) 係。

5.2.4地熱田的鑽探深度應根據其勘查類型和當前開采技術經濟條件和社會(hui) 需要來確定,一般鑽探深度不宜過深,深埋層狀熱儲(chu) 一般控製深度在2000m以內(nei) ,淺埋帶狀熱儲(chu) 控製深度在1000m以內(nei) 。

5.2.5  在地熱田勘查工作中,鑽井的設計除高溫裂隙型熱儲(chu) 外,應實行以探為(wei) 主,探采結合,按有關(guan) 規定或協議交付使用。在勘探區內(nei) 施工的生產(chan) 井,也應做到以采為(wei) 主,采探結合,充分發揮其在地熱勘探中的作用。

5.3  鑽探工程控製

根據我國目前地熱資源勘查和開發的實踐經驗,地熱田鑽探工程可按具體(ti) 條件參照表4執行。

4  地熱田鑽探工程控製

 

鑽探井數量

(個(ge) /熱田)

 

勘查類型

 

勘查階段

   

 

普    查

詳    查

勘    探

Ⅰ-1

02

510

715

-2

02

57

1015

-3

02

710

715

-1

02

57

710

-2

02

35

57

-3

02

37

510

注:同一類型中地熱田麵積大,構造條件複雜,具有多層熱儲(chu) 者應取高值。地熱田麵積小,

構造條件比較簡單者取低值。

 

產(chan) 品谘詢請北京鴻鷗儀(yi) 器(bjhocy),產(chan) 品搜索:地源熱泵測溫,地埋管測溫

關(guan) 鍵詞:地源熱泵地埋管溫度測量係統實現實時溫度在線監測/地源熱泵換熱井實時溫度電腦監測係統/GPRS式豎直地埋管地源熱泵溫度監控係統/地源熱泵溫度場測控係統/地埋管測溫/地源熱泵溫度監控/地源熱泵測溫

遠程全自動地溫監測係統/鐵路凍土地溫監測係統/地溫監測係統/城市地溫監測自動化係統/礦井深部地溫/地源熱泵監測研究/地源熱泵溫度測量係統/淺層地熱測溫/深水測溫儀(yi) /深井測溫儀(yi) /深水測溫儀(yi) /深井測溫儀(yi)

推薦產(chan) 品如下:

地源熱泵溫度監控係統/地源熱泵測溫/淺層地溫能動態監測係統

掃碼加微信

郵箱:bjhoyq@163.com

傳(chuan) 真:010-67051434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鄉(xiang) 北花園村6號(近韓國慕色攝影)

Copyright © 2025 2024美洲杯视频在线观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

TEL:15601379746

小程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