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蓄熱型(EHT)地源熱泵係統 裝配式高效機房 采暖、供熱設備及通風係統 HO-RCS混凝土結構雷達 節能減排自動化係統 幹熱岩地溫監測係統 地熱管理遠程係統 地熱資源開采遠程監測係統 地熱資源回灌遠程監測係統 地熱水資源動態監測係統 分布式地溫監測係統 地源熱泵能耗監控測溫係統 TD-016C淺層地溫在線監測係統 HO-YTDCS一體式多參數分析儀 水質分析儀 DC-2500震電勘探技術承接項目合作 A30糧庫全自動三維激光掃描儀 A260棚頂固定懸掛式全自動盤煤儀

PRODUCT CLASSIFICATION

產品分類

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您的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  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前景廣闊

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前景廣闊

更新時間:2016-08-04      瀏覽次數:1020

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前景廣闊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能源形勢日趨嚴(yan) 峻。淺層地溫能是一種清潔、價(jia) 廉、豐(feng) 富且可再生的新型環保能源,也是一種特殊的礦產(chan) 資源,利用前景廣闊。開發利用淺層地溫能對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hui) 、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改善我國現有能源結構、促進國家節能減排戰略目標的實現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yi) 。本版邀請中國地調局淺層地溫能研究與(yu) 推廣中心主任衛萬(wan) 順和總工程師冉偉(wei) 彥為(wei) 讀者講解淺層地溫能的有關(guan) 知識,介紹資源開發利用狀況和今後一段時期的重點工作,以期對大家有所幫助。

  問:地質工作在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中的作用是什麽(me) ?
  答:淺層地溫能是存在於(yu) 地下隱蔽地質體(ti) 中的一種無形自然資源,地質條件對開發利用起著舉(ju) 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有必要采取專(zhuan) 門的勘查方法對其進行資源量的估算和開發適宜性的評估。因此,要發揮地質工作的專(zhuan) 業(ye) 技術優(you) 勢,國家需要利用這一技術優(you) 勢為(wei) 節能減排工作服務,地勘單位應主動出擊,把握機遇、履行責任、開拓市場,使淺層地溫能資源的開發利用成為(wei) 地勘單位一個(ge) 新的經濟增加點。

  問:圍繞淺層地溫能勘查評價(jia) 和開發利用國土資源部門做了哪些主要工作?
  答:國土資源部十分重視淺層地溫能勘查評價(jia) 和開發利用工作。2006年開始淺層地溫能勘查評價(jia) 試點工作;2007年國土資源部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全國地熱能(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現場經驗交流會(hui) ,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北京市地勘局成立中國地質調查局淺層地溫能研究與(yu) 推廣中心;2008年國土資源部下發了《國土資源部關(guan) 於(yu) 大力推進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的通知》,全麵部署我國淺層地溫能資源的勘查評價(jia) 、規劃編製和地質環境監測工作;2009年國土資源部在天津召開了全國淺層地熱能和地熱能資源管理工作會(hui) 議,頒布了《淺層地熱能勘查評價(jia) 規範》;中國地質調查局委托中國地調局淺層地溫能研究與(yu) 推廣中心、北京市地勘局舉(ju) 辦了四屆全國淺層地溫能勘查評價(jia) 和開發利用研修班。徐紹史部長要求,要突出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這一重要工作,將加強淺層地溫能與(yu) 地熱資源評價(jia) 、規劃和開發利用作為(wei) 開拓新領域、延長工作鏈的一項重要工作予以支持,完善措施,強力推進,盡快形成新的局麵。近,由北京市地質礦產(chan) 勘查開發局、中國地質調查局淺層地溫能研究與(yu) 推廣中心組織編寫(xie) 的《中國淺層地溫能資源》正式出版,汪民副部長為(wei) 該書(shu) 寫(xie) 了序。該書(shu) 的出版,對全國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jia) 和開發利用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和參考價(jia) 值。由此可見,全麵加強淺層地溫能勘查評價(jia) 和開發利用的局麵即將形成。
  問:今後一段時期的重點工作是什麽(me) ?
  答:針對目前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今後一段時期的重點工作主要是盡快開展淺層地溫能勘查評價(jia) 工作,摸清資源家底;關(guan) 注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對地質環境的影響;製定優(you) 惠政策支持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提高淺層地溫能資源的社會(hui) 認知程度。

*節
淺層地溫能概念、特點及利用價(jia) 值

  淺層地溫能(又稱淺層地熱能)是指蘊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於(yu) 200米)範圍內(nei) 岩土體(ti) 、地下水和地表水中具有開發利用價(jia) 值的一般低於(yu) 25℃的熱能。淺層地溫能是深層地熱能與(yu) 太陽能共同作用的產(chan) 物。
  淺層地溫能利用價(jia) 值在於(yu) 地層中比較恒定的溫度與(yu) 冬、夏兩(liang) 季外界空氣存在較大的反向溫差,這種溫差即為(wei) 潛在的可被利用的熱能。淺層地溫更接近於(yu) 使人舒適的室溫,當用熱泵為(wei) 建築物供暖時,用熱泵提溫的幅度較小,使熱泵機組運行工況更穩定、合理,所以當提供同樣的熱量時需要的電能較少;夏季製冷時,淺層地溫能可提供比空氣低得多的溫度,使製冷機組的效率提高,因此節約電能。淺層地溫能所賦存的空間有較大的熱容量,且有較強的恢複能力,淺層地溫能可在一個(ge) 使用季節中通過暫時降低溫度持續不斷地輸出熱能,而在非使用期得到恢複,這種年內(nei) 能夠恢複的熱輸出量即為(wei) 淺層地溫能的合理開采量,這種多年可持續利用的熱能就是淺層地溫能的利用價(jia) 值。
  毋庸置疑,淺層地溫能可以在一定的開采強度、合理的係統分布情況下,在冬、夏兩(liang) 季數月內(nei) 連續為(wei) 水源熱泵機組提供穩定的低溫熱源(或熱匯),例如冬天供暖時,淺層地溫能為(wei) 水源熱泵機組提供的熱能占到了熱輸出的70%~80%,在當前經濟技術條件下具有很大的利用價(jia) 值。所以根據以上定義(yi) ,淺層地溫能無疑是一種無形自然資源中的新能源。
  淺層地溫能具有如下特點:
  一種新型戰略資源。淺層地溫能資源既是清潔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所以開發利用淺層地溫能資源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選擇,是確保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需要,是實現節能、減排戰略目標的重要手段。
  分布廣泛、能量巨大。淺層地溫能資源廣泛分布於(yu) 除了赤道附近和高緯度地區之外的廣大區域,尤其在中緯度、四季氣溫變化明顯的地區有較高的利用價(jia) 值。據專(zhuan) 家測算,我國每百平方公裏(相當於(yu) 一個(ge) 中等城市的麵積)近百米深度內(nei) 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溫能量是1560×104千瓦,而百米內(nei) 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溫能量也有21×104千瓦。
  可循環利用。淺層地溫能經過一個(ge) 冬季的連續開采利用後,在換熱區域內(nei) 造成了局布地溫場異常,存在一定的熱虧(kui) 損。由於(yu) 異常區與(yu) 周圍正常地溫存在一定的地溫梯度,因而產(chan) 生恢複性熱流,這種熱流可在其他三個(ge) 非使用季節使換熱區的熱虧(kui) 損得到自然補充,逐步恢複到平衡狀態;有製冷需求的工程則可在夏季製冷時的反向利用(放熱)中得到人工補給,使開發利用工程年內(nei) 總的熱開采量和補充量基本達到平衡。所以,淺層地溫能在季節性利用後可通過自然和人工補給或冬、夏兩(liang) 個(ge) 季節的反向溫差利用後基本保持地溫場的動態平衡,從(cong) 而可長期循環利用。
  可就近利用。由於(yu) 資源無處不在,利用工程可以就地取(排)熱、就地取材,與(yu) 地源熱泵係統緊密結合為(wei) 建築物供暖和製冷。與(yu) 傳(chuan) 統能源相比可節省大量運輸、傳(chuan) 輸和存放成本。如果大量采用則可提高資源的本地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能源結構。
  可實現節能減排。淺層地溫能資源的開發利用隻通過消耗少量的電能,能夠從(cong) 淺層岩土體(ti) 、地下水中提取大量的熱量或冷量,而地下水的水質、水量不發生任何變化,在城區不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等氣體(ti) 及灰塵,對外界環境影響極小。與(yu) 傳(chuan) 統的鍋爐供暖相比,地源熱泵係統對一次能源利用率可以達到90%,而中型鍋爐房則僅(jin) 為(wei) 65%左右,相對節能約38%。可以說淺層地溫能資源的開發利用即達到了節能又起到了減排的作用,一舉(ju) 兩(liang) 得。淺層地溫能資源的開發利用為(wei) 解決(jue) 建築節能減排提供了一條重要途徑。

第二節
破解淺層地溫能勘查滯後的難題

發展淺層地溫能資源是大勢所趨
    大力發展淺層地溫能資源可有效地緩解我國化石燃料緊張局麵。《北京市平原區淺層地溫能資源地質勘查》項目成果得出,在北京平原區地溫降低1℃時,3米~150米深度內(nei) 靜態資源量為(wei) 每年1.94×1015千焦,折合標準煤0.662億(yi) 噸;冬季可利用資源量為(wei) 每年4.48×1014千焦,折合標準煤0.153億(yi) 噸,可供暖麵積約9.6億(yi) 平方米;夏季可利用資源量為(wei) 每年8.95×1014千焦,可供冷麵積約16.0億(yi) 平方米。據北京市總體(ti) 規劃目標,到2020年北京市供暖總麵積才達到10億(yi) 平方米。若大力發展淺層地溫能可優(you) 化能源結構,有效緩解化石燃料緊張局麵。
  大力發展淺層地溫能資源可有效地緩解我國環境的巨大壓力。如按北京市2008年底已實現供暖/製冷麵積1300萬(wan) 平方米計算,與(yu) 燃煤+冷水機組相比,每年可減少煙塵排放量0.055萬(wan) 噸,二氧化硫0.52萬(wan) 噸,二氧化碳35.4萬(wan) 噸,氮氧化合物0.2萬(wan) 噸;與(yu) 蓄熱式電鍋爐+冷水機組相比,每年可減少煙塵排放量0.2萬(wan) 噸,二氧化硫1.9萬(wan) 噸,二氧化碳130.6萬(wan) 噸,氮氧化合物0.7萬(wan) 噸。同樣利用淺層地溫能供暖/製冷,如按可供暖麵積9.6億(yi) 平方米計,與(yu) 燃煤+冷水機組相比,每年可減少煙塵排放量4.09萬(wan) 噸,二氧化硫38.33萬(wan) 噸,二氧化碳2610.13萬(wan) 噸,氮氧化合物14.43萬(wan) 噸。
  大力發展淺層地溫能資源可明顯提高我國節能效果。如按北京市2008年底已實現供暖/製冷麵積1300萬(wan) 平方米計算,與(yu) 燃煤+冷水機組相比,每年可節約能耗折合標準煤14.8萬(wan) 噸;與(yu) 蓄熱式電鍋爐+冷水機組相比,每年可節約能耗折合標準煤54.7萬(wan) 噸。同樣利用淺層地溫能供暖/製冷,如按可供暖麵積9.6億(yi) 平方米計算,與(yu) 燃煤+冷水機組相比,每年可節約能耗折合標準煤1090萬(wan) 噸。
  淺層地溫能勘查滯後的難題亟待破解
    勘查評價(jia) 是淺層地溫能科學開發利用的基礎。淺層地溫能是蘊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內(nei) 的低品位的地熱資源,其分布狀態、運移規律、品位高低、開發利用方式及規模等均受到地質體(ti) 富水性及導熱性能等的製約,認識、了解淺層地溫能存在的地質條件十分重要,特別是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工程中采集和釋放熱的能力和強度與(yu) 當地地質環境組成、地質環境中流體(ti) 部分的活動能力和岩土固體(ti) 顆粒部分的熱傳(chuan) 導能力有直接關(guan) 係。因此,在談到一個(ge) 地區淺層地溫能潛力及其開發利用前景時,首先需要掌握該地區的區域地質背景,從(cong) 宏觀上把握淺層地溫能地質條件和地溫場分布,以便為(wei) 開發利用奠定基礎。
  淺層地溫能存在的本質是冬、夏兩(liang) 季地層中比較恒定的溫度與(yu) 外界空氣存在較大的反向溫差。在合理布局、科學開采的情況下,淺層地溫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熱泵技術使淺層地溫能的開發利用成為(wei) 可能,可供人類長期使用。任何資源都有可采資源量和開采強度的限度,特別是大多數可再生能源都具有分散、低品位的特性,有些還受季節或再生周期的限製,因此資源的勘查評價(jia) 是科學開發利用的基礎。淺層地溫能是存在於(yu) 地下隱蔽地質體(ti) 中的一種無形自然資源,地質條件對開發利用起著舉(ju) 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有必要采取專(zhuan) 門的勘查方法對其進行資源量的估算和開發適宜性的評估。
  據介紹,我國近年來淺層地溫能開發迅速,市場化推動為(wei) 主,由於(yu) 淺層地溫能資源調查、評價(jia) 滯後,技術標準和開發利用相關(guan) 技術研究的薄弱,仍存在開發利用地區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因此開展淺層地溫能勘查評價(jia) 是政府部門做好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規劃和管理的基礎性工作。

第三節  
摸清主要城市淺層地溫能資源家底

    充分發揮“北京平原區淺層地溫能資源地質勘查”成果的示範作用
    2006年4月,北京市地勘局向北京市政府提交了《北京市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現狀、問題與(yu) 對策戰略研究》成果的報告。報告得到北京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北京市財政局同意開展淺層地溫能資源地質勘查工作。該成果明確提出淺層地溫能屬於(yu) 資源範疇,科學厘定了淺層地溫能概念及其資源特點;建立了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jia) 體(ti) 係,為(wei) 國內(nei) 其他城市開展同類工作具有重要的示範指導作用;計算了北京平原區3米~150米深度範圍內(nei) 的淺層地溫能資源量,初步分析了北京平原區淺層地溫能資源潛力;采用GPRS無線遠程傳(chuan) 輸係統和網絡化管理的方法,初步建立了淺層地溫能資源開發利用對地質環境影響監測係統框架;對淺層地溫能資源量計算方法進行係統分析研究,確定了淺層地溫能資源量計算方法;對淺層地溫能資源量評價(jia) 的相關(guan) 參數進行了係統研究;利用ARCGIS技術建立了北京平原區淺層地溫能資源專(zhuan) 項地質勘查數據庫;初步查明北京地區淺層地溫能資源開發利用工程現狀;詳細分析了淺層地溫能資源開發利用的能耗,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與(yu) 傳(chuan) 統供暖、製冷相比節能明顯。這一成果意義(yi) 重大,對北京市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支撐。
繼續完善淺層地溫能勘查—評價(jia) —開發—監測方法理論體(ti) 係
    “北京平原區淺層地溫能資源地質勘查”項目已獲得一係列成果:查明了北京平原區6400平方公裏範圍內(nei) 地表下3米~150米的淺層地溫能資源特征和分布規律,研究評價(jia) 了淺層地溫能的資源量,並進行了開發利用方式適宜性區劃,為(wei) 確保應用的可持續性,初步建立了從(cong) 資源賦存地質條件調查、適宜性區劃、資源量計算、潛力評價(jia) 、效益分析和環境監測等的資源勘查—評價(jia) —開發—監測方法理論體(ti) 係。成果內(nei) 容居世界科學前沿,總體(ti) 達到先進水平。為(wei) 全麵開展淺層地溫能資源勘查—評價(jia) —開發—監測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方法保障。
盡快摸清我國主要城市淺層地溫能資源家底
    2008年12月,國土資源部下發了《關(guan) 於(yu) 大力推進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的通知》,從(cong) 調查評價(jia) 、編製規劃、加強監測三個(ge) 方麵,對大力推進我國淺層地溫能資源的開發利用進行了部署。國土資源部這一部署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表明我國的淺層地溫能資源開發利用將駛入科學化、規範化軌道。麵對全國的發展形勢和需求,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中國地質調查局借助中國地質調查局淺層地溫能研究與(yu) 推廣中心這個(ge) 平台,連續三年成功舉(ju) 辦了四期全國性的淺層地溫能資源勘查評價(jia) 和開發利用研修班暨學術交流會(hui) ,為(wei) 在全國範圍推廣利用淺層地溫能工作儲(chu) 備了人才。因此,各地區都應積極利用這些優(you) 勢,及時開展淺層地溫能的調查評價(jia) 工作,查清淺層地溫能資源分布特點等,為(wei) 今後科學開發利用淺層地溫能、編製專(zhuan) 項規劃提供依據。

第四節
關(guan) 注地溫能開發利用對地質環境的影響

    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主要有兩(liang) 種方式,即地下水地源熱泵係統和地埋管地源熱泵係統。隨著使用淺層地溫能項目的增多、規模的擴大,不同利用方式在其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地下水源熱泵係統地下水回灌難,造成水位下降,地麵沉降;係統整體(ti) 不節能;水質汙染;地溫場的變化等問題。
  地下水熱泵係統是通過抽取地下水,利用地下水全年溫度恒定的特點,與(yu) 水源熱泵的冷凝器或蒸發器進行熱交換,或通過板式換熱器與(yu) 冷凝器產(chan) 生的高溫熱水(夏季工作時)或蒸發器產(chan) 生的低溫冷水(冬季運行時)進行熱交換。然後將置換冷量或熱量後的地下水全部回入同一含水層中。目前地下水連續、實時回灌的技術尚不成熟,多為(wei) 自然回灌,造成回灌量降低的原因主要是回灌井的堵塞現象。造成堵塞的原因包括物理、化學等原因。如果成井工藝不當,可能造成水中含沙量較多,造成井的物理堵塞而影響回灌。另外,抽/灌水溫度的不同和壓力的變化,使水中一些物質析出、沉澱也是造成井堵塞的原因之一。在大多數情況下,回灌井的堵塞不可避免。回灌不利又可造成水資源浪費,並且是造成地麵沉降的隱患。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可能造成水質汙染是因為(wei) 不同水質的含水層水混抽混灌引起的。對於(yu) 直接進入機組的地下水工質、潤滑油的泄漏也是水質汙染潛在的危險。目前,由於(yu) 缺乏必要的地質環境影響監測係統,淺層地溫能開發對地質環境的影響沒有定論。所以需要對地下水位、水質、水溫進行長期監測,以便及時發現問題。
  地埋管地源熱泵係統由於(yu) 采用埋管的閉式循環進行換熱,對地下水影響不大,但需要較大的換熱溫差和較高的埋設密度,對局部地溫場的幹擾比較大。因此有必要在土壤換熱孔內(nei) 不同深度和周圍土壤中布置測溫元件,采集其溫度場,測得土壤層內(nei) 溫度變化動態,更好地為(wei) 優(you) 化設計、計算換熱量和評價(jia) 環境影響提供可靠的實驗依據。當換熱管內(nei) 的傳(chuan) 熱介質含有防凍劑時,如果泄漏,也可能造成對地下水的汙染。施工中如果換熱孔穿透不同水質的含水層,也有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質的改變。因此,有必要對地下水、地溫場采取一定的監測措施。
  《北京平原區淺層地溫能資源地質勘查》成果采用GPRS無線遠程傳(chuan) 輸係統和網絡化管理的方法,建立了地下水式地源熱泵係統監測站1處、地埋管式地源熱泵係統監測站1處以及20個(ge) 地源熱泵係統監測點,實現了現場數據的遠程傳(chuan) 輸,係統運行各項數據的實時監控,取得了部分監測數據。利用ARCGIS技術建立了北京平原區淺層地溫能資源專(zhuan) 項地質勘查數據庫。在實施《北京市平原區淺層地溫能資源地質勘查》項目的過程中,北京市地勘局在平穀建立了一個(ge) 關(guan) 於(yu) 淺層溫能開發利用的實驗平台。
  各地在開發利用淺層地溫能的同時應建立淺層地溫能地質環境影響監測網。對不同深度的地溫場、地下水水位和水質、地麵標高等項目實施長期監測,及時掌握地溫變化動態、水土質量和地麵變形情況,一旦發現地溫長期持續單向變化,或水土汙染、地麵沉降,應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jue) ,防止產(chan) 生地質環境問題。為(wei) 了對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方法、技術等方麵加強示範引導,各省(區、市)應選擇有代表性的城市建立若幹監測實驗區。

第五節  
推進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的快速發展

    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需要優(you) 惠政策支持
  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明顯受經濟成本與(yu) 效益製約。淺層地溫能資源開發利用的主要方式是地源熱泵技術。因此,地源熱泵項目的經濟效益分析和研究對於(yu) 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地源熱泵係統經濟分析的主要費用構成是項目初投資、運行成本和投資回收周期。
  工程初投資:工程初投資包括熱泵機房、室外換熱係統和室內(nei) 末端係統三個(ge) 部分。影響地源熱泵空調係統初投資的因素很多,如氣候條件、地質條件、建築類型、建築密度、材料和勞動力價(jia) 格水平等。從(cong) 初投資上看,全國不同類型的項目,從(cong) 南到北,氣候不同,使用功能不同,會(hui) 有較大的差距。
  運行成本:熱泵係統運行成本包括年消耗能源費用、熱泵係統管理維護人員工資和熱泵係統維修費三部分。
  影響運行成本的因素主要有,地下換熱器的影響;土壤特性對地源熱泵的運行特性有重要的影響;熱泵機組性能、容量和循環泵的類型;地下換熱器設計不當的影響;運行管理策略、運行方式和日常維護的合理性。
  根據實際工程運行統計,在地質條件適宜,係統配置合理的情況下,地源熱泵與(yu) 傳(chuan) 統的中央空調係統相比,冬季采暖運行成本可以節約30%以上,夏季可以節約10%以上。
  投資回收周期:投資回收周期是工程增量成本與(yu) 年節約運行費用的比值,它是評估能源利用是否合理的主要指標之一。地源熱泵係統靜態投資增量回收期大概在4~10年不等,伴隨著地源熱泵技術逐步推廣應用,政府補貼的逐步完善,產(chan) 業(ye) 化規模不斷加大,生產(chan) 廠家和集成商逐漸增多,市場競爭(zheng) 逐漸加劇,地源熱泵係統初投資將會(hui) 進一步降低,這將有利於(yu) 費用年值降低和投資回收期的縮短,更有利於(yu) 地源熱泵技術在全國的推廣應用。
  為(wei) 應對經濟發展與(yu) 能源短缺的矛盾,一些國家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大力開展替代能源技術研究與(yu) 創新的同時,大力開展製度創新,運用各種經濟手段鼓勵和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國外的做法主要包括政府直接投資,設立專(zhuan) 門機構負責推廣可再生能源,另外,政府出資開展資源調查與(yu) 評價(jia) ,同時為(wei) 商業(ye) 化發展提供免費的信息服務;政府也會(hui) 給予適當的補貼扶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通過稅收、價(jia) 費優(you) 惠措施也是激勵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手段之一。通過收集我國及各省(區、市)從(cong) 2004年至2008年的各類實施意見、管理辦法、指導意見、規劃、標準。已出台政策的省份(城市)以北方為(wei) 主,說明開發利用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地源熱泵係統用在供暖解決(jue) 能源及大氣汙染問題需求更迫切。政策及規範的製定以建設主管部門為(wei) 主,另外,已有政策較分散,對地下資源的合理利用關(guan) 注不足。對地下水源熱泵管理嚴(yan) 格,為(wei) 保護地下水資源安全,如北京、天津、武漢對地下水源熱泵發展有管理規定,審批較嚴(yan) 格。一方麵保護了水資源,但在一定程度也限製了水源熱泵係統的開發利用,大多數城市趨於(yu) 對地下水資源的保護,采取謹慎態度。從(cong) 中不難看出,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的快速發展與(yu) 政府政策扶持力度的逐步加大息息相關(guan) 。
  根據北京市能源規劃和地熱規劃的要求,“十一五”期間,北京市利用淺層地溫能麵積將達到3500多萬(wan) 平方米。為(wei) 進一步優(you) 化北京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強和規範熱泵係統的管理,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2006年5月,北京市政府印發《關(guan) 於(yu) 發展熱泵係統的指導意見》,對選用地下(表)水源熱泵,每平方米補助35元,選用地源熱泵和再生水源熱泵的,每平方米補助50元。
  2009年財政部、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下發了《關(guan) 於(yu) 印發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城市示範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為(wei) 貫徹國務院關(guan) 於(yu) 節能減排戰略部署,深入做好建築節能工作,加快可再生能源在城市建築領域應用,對納入示範的城市,中央財政將予以專(zhuan) 項補助5000萬(wan) 元,具體(ti) 根據2年內(nei) 應用麵積、推廣技術類型、能源替代效果、能力建設情況等因素綜合核定,切塊到省。推廣應用麵積大,技術類型先進適用,能源替代效果好,能力建設突出,資金運用實現創新,將相應調增補助額度,每個(ge) 示範城市資金補助高不超過8000萬(wan) 元。《通知》中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的應用”主要指太陽能和地源熱泵技術,其中地源熱泵包括土壤源熱泵、淡水源熱泵、海水源熱泵、汙水源熱泵等技術。
  近年來,雖然一些地方政府以極大的熱情和力度來推廣淺層地溫能,但仍存在市場不規範、地區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亟待政府相關(guan) 部門製定一係列優(you) 惠政策,進一步鼓勵、引導和規範行業(ye) 的有序發展,促進我國淺層地溫能的科學、有序的開發利用。
    淺層地溫能資源的社會(hui) 認知程度亟須提高
  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在國外發展了幾十年。在我國該項技術起步較晚,隻有十多年的曆史,盡管目前淺層地溫能供暖在我國已經有了大量的應用實例,在我國也有多家研究機構和企業(ye) 對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技術進行性能研究和工程實踐,但由於(yu) 社會(hui) 各界包括開發商及相關(guan) 部門管理者對這一技術相關(guan) 知識了解不夠,對技術的經濟性和穩定性還不了解,認知程度還遠遠不夠;一些設計單位由於(yu) 認知不足,缺乏經驗,還沒有接受這項技術,采取敬而遠之的態度。這些都嚴(yan) 重製約了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的推進。
  因此,各地應提高全社會(hui) 對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的認知程度。有關(guan) 部門應加強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的宣傳(chuan) 工作,普及淺層地溫能知識,推進學科間的溝通互動,促進這一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在這一點上,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責無旁貸,大有可為(wei) 。我們(men) 應該抓緊時機,利用媒體(ti) ,組織專(zhuan) 題報道和科普宣傳(chuan) ,尤其是把一些開發利用較好的項目作為(wei) 示範向全國推介,大力宣傳(chuan) 其節能減排的實際效果,使這一綠色環保新型能源真正深入民心。各地應進一步提高認識,積極行動起來,營造一種大力推進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的良好社會(hui) 氛圍。
  此外,為(wei) 更好地開發利用這項技術,各大專(zhuan) 院校、科研單位、專(zhuan) 業(ye) 協會(hui) 及相關(guan) 單位應發揮各自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組織開展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jia) 及開發利用相關(guan) 技術培訓和技術交流。針對技術難題,進行科技攻關(guan) ,不斷提高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的科學技術水平。
  大力推進淺層地溫能開⒗茫誄鞘薪ㄖ諛苤幸庖逯卮螅嬙平圃詒匭小U廡枰緇岣鶻緄墓餐Γ卸鵠矗⑶以諦卸凶⒁餳憂孔試吹目輩櫧蘭(lan) 郟;せ肪常憂靠蒲а芯亢圖際豕ス兀莆展媛煽蒲Ю茫們(men) 巢愕匚履芪菇ㄗ試唇讜夾禿突肪秤押眯蛻緇岱⒒癰笞饔謾?
  總之,淺層地溫能是一種可再生的新型環保能源,瞄準淺層地溫能資源是大勢所趨,要緊緊盯住關(guan) 鍵問題,大力推進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的快速發展。必須破解淺層地溫能資源勘查滯後的瓶頸問題,盡快摸清我國主要城市淺層地溫能資源家底;超前關(guan) 注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對地質環境的影響;積極降低經濟成本,製定優(you) 惠政策,提高開發利用淺層地溫能的積極性;加大宣傳(chuan) 培訓,提高全社會(hui) 對淺層地溫能資源的認知程度。

 

產(chan) 品谘詢請北京鴻鷗儀(yi) 器(bjhocy),產(chan) 品搜索:地源熱泵測溫,地埋管測溫
  
  關(guan) 鍵詞:地源熱泵地埋管溫度測量係統實現實時溫度在線監測/地源熱泵換熱井實時溫度電腦監測係統/GPRS式豎直地埋管地源熱泵溫度監控係統/地源熱泵溫度場測控係統/地埋管測溫/地源熱泵溫度監控/地源熱泵測溫
  
  遠程全自動地溫監測係統/鐵路凍土地溫監測係統/地溫監測係統/城市地溫監測自動化係統/礦井深部地溫/地源熱泵監測研究/地源熱泵溫度測量係統/淺層地熱測溫/深水測溫儀(yi) /深井測溫儀(yi) /深水測溫儀(yi) /深井測溫儀(yi)
  
  推薦產(chan) 品如下:
  
  地源熱泵溫度監控係統/地源熱泵測溫/淺層地溫能動態監測係統

掃碼加微信

郵箱:bjhoyq@163.com

傳(chuan) 真:010-67051434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鄉(xiang) 北花園村6號(近韓國慕色攝影)

Copyright © 2025 2024美洲杯视频在线观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

TEL:15601379746

小程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