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 CLASSIFICATION
產品分類3月5日,國家糧食局下發《修複“危倉(cang) 老庫”實施規劃(2013-2017年,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建立修複“危倉(cang) 老庫”長效機製,用5年左右時間全麵完成我國現有“危倉(cang) 老庫”的維修改造和報廢重建工作,健全糧食收納體(ti) 係,基本消滅“危倉(cang) 老庫”帶病存糧以及非正常露天存糧現象。
2006~2012年,我國共投入維修改造資金90億(yi) 元,維修改造倉(cang) 容共2200億(yi) 斤,糧食收儲(chu) 條件得到較大改善,但“危倉(cang) 老庫”數量依然巨大。據國家糧食局調查,目前全國還有“危倉(cang) 老庫”1794億(yi) 斤,其中需大修倉(cang) 容1204億(yi) 斤,達到報廢標準倉(cang) 容約590億(yi) 斤。這些倉(cang) 房年久失修,已不具備安全儲(chu) 糧功能。現有效倉(cang) 容中,1998年以前建設的倉(cang) 容約3680億(yi) 斤,其中13個(ge) 主產(chan) 區約2600億(yi) 斤,占70%。
此外,全國倉(cang) 房維修改造投資長效機製尚未建立,倉(cang) 房維修改造投資規模、範圍依然偏小,維修改造缺乏統籌規劃也是目前麵臨(lin) 的客觀問題。
針對現狀,規劃指出,修複“危倉(cang) 老庫”應遵循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根據各地區糧食生產(chan) 和收購、儲(chu) 存、運輸等實際需求,實事求是地確定需要維修或重建倉(cang) 房規模,合理安排維修或重建庫點及年度資金,確無修複價(jia) 值以及重建必要的倉(cang) 房堅決(jue) 不建、不修。
規劃提出,將倉(cang) 房維修改造中央財政資金補貼範圍擴大到存儲(chu) 政策性糧食的全部省份(不含西藏)。修複“危倉(cang) 老庫”應嚴(yan) 格執行《糧食倉(cang) 房維修改造技術規程》等標準,並積極推進新倉(cang) 型、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
規劃明確了主要建設內(nei) 容,重點是通過對倉(cang) 房防潮防雨、保溫隔熱進行更新改造,並根據實際需要配置環流熏蒸、機械通風、糧情檢測等儲(chu) 糧設備等。原則上,上世紀70年代以前建設的達到報廢年限的倉(cang) 房不再修複;1998年以後利用三批國債(zhai) 資金建設的倉(cang) 房不屬於(yu) 本次修複範圍。
規劃進一步細分了對不同類型的倉(cang) 房建設內(nei) 容。糧食儲(chu) 備倉(cang) 房大修改造的重點內(nei) 容是對1998年以前建設的各類糧食倉(cang) 房進行防潮防雨、保溫隔熱更新改造,配置先進適用的倉(cang) 儲(chu) 作業(ye) 設備,以及提升糧情檢測、機械通風、環流熏蒸等功能。重建倉(cang) 房以滿足糧食安全存放為(wei) 目的,基本設備配備為(wei) 進出倉(cang) 工藝設備、機械通風係統、糧情測控係統,環流熏蒸係統,一線收納庫可選擇性配備環流熏蒸係統。
規劃指出,經初步測算,消除現有“危倉(cang) 老庫”需要投資243.65億(yi) 元。其中,全國共需大修倉(cang) 房1204億(yi) 斤,共需60.2億(yi) 元;實際需要報廢重建248億(yi) 斤,共需74.4億(yi) 元;重建一線收納庫倉(cang) 容348億(yi) 斤,共需87.2億(yi) 元;對倉(cang) 儲(chu) 設施功能提升資金需求21.3億(yi) 元;需要重建油罐10.0萬(wan) 噸,共需0.5億(yi) 元。
關(guan) 鍵詞:糧倉(cang) 糧情測控係統/糧情測控係統/糧倉(cang) 糧情溫濕度測控係統/糧情溫濕度測控係統/糧庫倉(cang) 溫倉(cang) 濕/智慧糧庫/智慧糧庫建設方案/智慧糧庫係統/智慧糧庫係統介紹/智慧糧庫解決(jue)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