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 CLASSIFICATION
產品分類淺圓倉(cang) 自動分級對機械通風降溫效果的影響及處理方法
摘要 探討淺圓倉(cang) 自動分級對機械通風降溫效果的影響和解決(jue) 方法。實踐表明,由於(yu) 淺圓倉(cang) 中心進糧方式進糧,造成淺圓倉(cang) 糧堆內(nei) 自動分級情況嚴(yan) 重。特別是糧堆中心,細小粉狀雜質集中,空氣通透性差,嚴(yan) 重影響機械通風降溫效果,通風過程中濕熱空氣向中心轉移,雜質區逐漸板結發熱,影響糧食儲(chu) 存安全。糧堆通風前采取適當方法進行抽芯,可以有效消除或減輕自動分級對通風降溫效果的影響,促進儲(chu) 糧安全。
關(guan) 鍵詞 淺圓倉(cang) 自動分級 糧堆抽芯 減少雜質 通風降溫
淺圓倉(cang) 儲(chu) 糧工作中糧堆自動分級現象尤其嚴(yan) 重。目前國內(nei) 外還沒有理想的解決(jue) 方法。一般在糧堆中心部位形成圓柱狀自下而上雜質區,在糧堆儲(chu) 存期間雜質區逐漸壓實、板結、生黴、發熱。影響糧堆通風降溫效果,嚴(yan) 重威脅儲(chu) 糧安全。主要研究淺圓倉(cang) 自動分級對冬季通風降溫效果影響,糧堆抽芯後中心雜質區雜質分布變化對機械通風降溫效果和儲(chu) 糧安全過夏影響。
1.材料與(yu) 方法
1.1 材料
1.1.1試驗倉(cang) 房及儲(chu) 糧情況
中儲(chu) 糧鎮江基地33#、36#淺圓倉(cang) ,牆體(ti) 、房頂為(wei) 鋼筋混凝土結構,牆體(ti) 厚度30cm,房頂采用發泡聚氨酯+抗裂砂漿隔熱。倉(cang) 房內(nei) 直徑30m,裝糧線高20m,核定倉(cang) 容10000t。分別存放大豆10000t。入倉(cang) 日期:2011年12月16日;產(chan) 地:美國;入倉(cang) 水分:11.6%;等級:三等;雜質:0.8%;平均糧溫:33#倉(cang) 20.5℃,36#倉(cang) 21. 7℃。
1.1.2試驗設施及設備
倉(cang) 底南北各設一個(ge) 通風孔,直徑50cm。倉(cang) 內(nei) 通風設施為(wei) 一機六道梳狀地槽,南北對稱,共十二條。地槽麵積為(wei) 倉(cang) 底麵積10%,空氣分配器開孔率35%。倉(cang) 頂配4台T35-5.6軸流風機,單機功率1.1Kw,總風量48956m3/h,另設4個(ge) 自然通風孔和1個(ge) 人孔。倉(cang) 底使用風機:2台4-72-8c離心風機,單機功率30Kw,風壓:2805-2053Pa,風量:18555-34405m3/h。
1.1.3 檢測設備:
糧溫檢測,北京金糧安科技有限公司GGS糧情測控係統,倉(cang) 內(nei) 設固定測溫電纜30根,電纜間距≤4m,測溫點縱向距離2m。糧食水分檢測,105℃恒重法, 烘箱 天平。
1.1.4 糧食取樣設備:深層電動扡樣器
2.試驗方法,
2.1.1 抽芯
33#倉(cang) 糧食入倉(cang) 後一周內(nei) 從(cong) 倉(cang) 底中心4#出糧口抽芯出倉(cang) 340t,糧堆柱高18.2m平均糧溫21.0℃;36#倉(cang) 保持原始進糧入倉(cang) 糧堆狀態,糧堆柱高18.1m,錐高5.8m,平均糧溫20.5℃.兩(liang) 倉(cang) 為(wei) 同品種、同批次、同時間入倉(cang) 美國大豆,進行同時對比通風試驗。
2.1.2通風目標及時機
根據鎮江氣候條件,鎮江地處江淮流域,為(wei) 暖熱帶-亞(ya) 熱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常年平均氣溫13-16℃,高氣溫為(wei) 40.9℃,低氣溫,-10℃。日高氣溫高於(yu) 25℃每年在6個(ge) 月以上。計劃通風180h-200h,將糧堆平均溫度降至10℃以下,對兩(liang) 倉(cang) 通風降溫效果和安全過夏情況進行檢查、記錄、分析比較。鎮江地區每年1月底至2月初為(wei) 全年氣溫低季節。查詢鎮江市天氣預報,選擇連續5天以上無雨、雪、霧,空氣相對濕度低於(yu) 85%天氣開機通
風。
2.1.3通風方法
機械通風操作嚴(yan) 格按照《機械通風操作規程》執行。開機時間:2012年1月23日下午13時至1月31日下午13時停機。試驗期間,33#糧溫從(cong) 下層向上逐層下降,冷卻前沿逐步均勻移出糧麵;36#倉(cang) 中心雜質區域糧溫下降緩慢,中上層糧溫在通風中期後逐漸升高,形成糧堆中心發熱區。發熱區域在通風後期使用4台1.1Kw單管離心風機降溫處理,共計232小時。通風期間,氣溫:-1℃—11℃,氣濕:30%-80%。通風期間每天檢測記錄糧溫和大氣溫濕度,通風前、中、後對糧堆水分進行檢測記錄。通風後對各倉(cang) 過夏糧溫檢查記錄.
3. 結果分析:
1.從(cong) 全倉(cang) 平均糧溫進行比較,其降溫效果差別不大,如表1。但是從(cong) 糧堆內(nei) 圈中心雜質區進行比較,試驗33#倉(cang) 糧堆抽芯和未經抽芯的36#倉(cang) 通風降溫效果明顯不同,如表2。36#倉(cang) 中心內(nei) 圈通風降溫緩慢,通風中期以後內(nei) 圈糧溫不再下降,開始出現糧溫上升異常變化情況,說明36#倉(cang) 中心存在較大通風死角即糧堆中心雜質區(自動分級形成)。而33#倉(cang) 糧堆中心雜質區經4#出糧口抽芯處理後,中心雜質明顯減少,雜質區空氣通透性得到改善,消除了通風死角,提高了機械通風降溫效果,整倉(cang) 糧溫正常均勻下降如表2、表6
通風過程中全倉(cang) 平均糧溫變化情況記錄2012.1.23-.1.31(表1)
糧溫(層)
10 9 8 7 6 5 4 3 2 1
倉(cang) 通風前糧通風
號 溫 24h 33# 16.7 20.2 36# 20.9 22.7 33# 17.9 21.6 36# 22.3 22.8 33# 19.6 20.3 36# 22.6 22.2 33# 20.9 20.5 36# 22.2 21.6 33# 20.8 20.4 36# 21.6 21.5 33# 20.7 20.6 36# 21.5 21.7 33# 20.6 20.5 36# 21.7 21.5 33# 20.8 21.7 36# 21.7 21.5 33# 21.2 20.5 36# 21.5 20.7 33# 21.3 12.3 36# 21.4 13.7
通風
72h 20.3 22.1 21.5 22.4 20.1 22.1 20.3 21.4 20.5 21.4 19.9 20.7 19.6 20.7 20.8 21.4 12.4 13.5 10.3 11.7
通風通風通風通風通風96h 120h 144h 168h 192h 20.8 19.6 20.2 18 14.1 22.2 20.9 20.2 18.7 14.8 20.7 19.8 17.3 14.7 10.7 21.9 19.7 17.9 15.2 10.9 20.8 18.1 16.7 10.6 8.1 21.1 18.4 16.8 11.9 8.8 19.1 14.3 11.5 8.0 6.2 19.6 16.3 12.4 8.6 8.4 15.9 10.7 8.3 6.7 5.6 16.9 11.6 9.4 6.6 6.6 12.1 8.6 7.3 6.1 6.6 12.8 7.8 7 6.8 7.9 9.5 6.8 6.5 6.8 8.1 9.7 6.8 7.2 8.3 9.2 7.7 6.4 7.2 8.4 8.8 8.3 6.7 7.8 9.2 8.9 7.3 7.6 8.8 9.3 7.4 7.1 7.8 9.4 9.9 7.6 8.5 9.1 9.7 8 6.6 8.5 9.4 10.5 9.2 6.9
關(guan) 鍵詞:糧倉(cang) 糧情測控係統/糧情測控係統/糧倉(cang) 糧情溫濕度測控係統/糧情溫濕度測控係統/糧庫倉(cang) 溫倉(cang) 濕/智慧糧庫/智慧糧庫建設方案/智慧糧庫係統/智慧糧庫係統介紹/智慧糧庫解決(jue)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