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 CLASSIFICATION
產品分類
是保藍天還是保溫暖?經曆了近一個(ge) 冬天的艱難抉擇之後,一個(ge) 近乎兩(liang) 全其美的路徑被確立了。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等六部門日前聯合發布了《關(guan) 於(yu) 加快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促進北方采暖地區燃煤減量替代的通知》(簡稱《通知》)。主要目標是,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等北方采暖地區為(wei) 重點,到2020年,淺層地熱能在供熱(冷)領域得到有效應用,應用水平得到較大提升,在替代民用散煤供熱(冷)方麵發揮積極作用。
作為(wei) 製定《通知》的參與(yu) 者,中國工程谘詢公司節能處副處長論立勇博士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zhuan) 訪時表示,利用淺層地熱能的供暖(製冷)技術已基本成熟,做好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是當務之急。
二氧化碳排放可減少50% 淺層地熱能利用前景廣闊
淺層地熱能,也稱地溫能,指自然界江、河、湖、海等地表水源、汙水(再生水)源及地表以下200米以內(nei) 、溫度低於(yu) 25攝氏度的岩土體(ti) 和地下水中的低品位熱能,可經熱泵係統采集提取後用於(yu) 建築供熱(冷)。
“我國除滇藏的高溫地熱型地熱資源外,以中低溫熱型為(wei) 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地質與(yu) 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汪集暘對地熱應用和發展非常看好。他說,地熱能清潔環保,與(yu) 傳(chuan) 統的燃煤鍋爐供熱相比,利用地源熱泵供暖,二氧化碳排放量至少可減少50%,也不會(hui) 排放煙粉塵、氮氧化物等大氣汙染物。
在舉(ju) 國治霾的背景下,其節能需求和潛力無疑均十分巨大。國土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336個(ge) 地級以上城市擁有淺層地熱能,年可開采資源量折合7億(yi) 噸標準煤。據統計,2015年,我國淺層地熱能供暖(製冷)麵積已達3.92億(yi) 立方米,地熱能年利用量約2000萬(wan) 噸標準煤,應用範圍已擴展到全國,其中80%集中在華北和東(dong) 北南部。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地熱中心指導委員會(hui) 主任曹耀峰介紹,我國地熱直接利用連續多年位於(yu) 世界*,是第二名美國的兩(liang) 倍多。然而,我國城鎮的建設麵積超過500億(yi) 平方米,供暖(製冷)需求超過100億(yi) 平方米,實際建成和需求之間差距極其巨大。這也意味著淺層地熱能利用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2016年,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等部門發布《“十三五”地熱能發展規劃》,要求“十三五”時期新增淺層地熱能供暖(製冷)麵積7億(yi) 平方米;到2020年,我國地熱能年利用量將達7000萬(wan) 噸標準煤,即在現有基礎上翻兩(liang) 番。
技術路線已今非昔比 鼓勵一體(ti) 化合同能源管理
當前,國內(nei) 太陽能、風能利用方興(xing) 未艾,同為(wei) 可再生清潔能源的地熱能利用卻似乎悄無聲息。
“社會(hui) 對淺層地熱能利用技術的疑慮主要源自前幾年的印象。”論立勇解釋說,前期國內(nei) 一些城市曾大力推廣過淺層地熱能利用,但那時主要是采用“異井回灌”技術,即抽水井和回灌井分開設置,而且抽水井和回灌井主要都在地下,監管難度大。於(yu) 是一些企業(ye) 急功近利,在設計、材料和施工等方麵偷工減料,或者沒有做好地質調研就倉(cang) 促上馬,加上後期運營單位與(yu) 建設單位不是一家,造成部分項目運行後地下水回灌困難,並存在地下水位下降、製熱(製冷)能力衰減等問題,造成了公眾(zhong) 對地源熱泵技術的負麵認識。
如今,地熱利用的技術路線已經發生了巨大革新。論立勇介紹,現在已經普遍采用更先進的“同井回灌或單井回灌”技術,即開采井和回灌井是同一口井,並且是全密閉運行,隻取熱不取水,實現100%回灌,避免了水資源的浪費以及外部環境對地下水汙染等。
《通知》也特別提出,在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領域大力推廣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鼓勵將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項目整體(ti) 打包,采取建設—運營—維護一體(ti) 化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係統運營維護交由專(zhuan) 業(ye) 化的合同能源服務公司。
“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地方都適合開發和利用淺層地熱能,當地的地質條件是大的影響因素。”論立勇提醒道,與(yu) 一些放眼四海皆準的技術不同,即使是同一家企業(ye) 使用同一種地熱技術,“在這裏適用了,並不意味著在其他任何地方也適用”。因此,采取一體(ti) 化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可以避免前些年在技術、管理等方麵出現過的問題。
政策支持激發企業(ye) 積極性 地熱能行業(ye) 迎來“春天”
當下,隨著能源結構的調整以及國家對大氣汙染治理力度的加大,地熱能利用正迎來行業(ye) 的“春天”。
有專(zhuan) 家介紹,一些企業(ye) 參與(yu) 地熱資源開發的積極性並不低,但由於(yu) 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很多項目都因為(wei) 種種原因半途而廢。
如今,不少省市則出台了針對淺層地熱能的支持政策,比如安徽省要求,應采用地源熱泵係統;引導社會(hui) 投資的1萬(wan) 平方米以上的酒店、商場等公共建築優(you) 先采用地源熱泵係統。在地熱供暖補貼方麵,北京財政在熱源部分直接補貼50%,對地源熱泵補貼30%。
記者注意到,此次下發的《通知》中,對補貼政策專(zhuan) 門做了統一規定,要求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項目運行電價(jia) 和供暖收費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關(guan) 於(yu) 印發北方地區清潔供暖價(jia) 格政策意見的通知》等相關(guan) 規定執行。對傳(chuan) 統供熱地區,在考慮合理收益的基礎上,科學合理確定;對通過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實施的淺層地熱能利用項目,按有關(guan) 規定享受稅收政策優(you) 惠等。
相關(guan) 鏈接
京津冀成我國大“地熱城市群”之一
據新華社報道,至2016年年初,京津冀地區采用淺層地溫能供暖製冷麵積8500萬(wan) 平方米,直接采用地下熱水進行供暖的建築麵積7100萬(wan) 平方米,正形成我國大的“地熱城市群”之一。
地質調查評價(jia) 表明,京津冀規劃區13個(ge) 地級以上城市淺層地溫能每年可開采熱量折合標準煤9200萬(wan) 噸。若采用熱泵係統開發利用淺層地溫能,可實現建築物夏季製冷35億(yi) 平方米,冬季供暖29億(yi) 平方米。目前京津冀地區采用淺層地溫能供暖製冷麵積8500萬(wan) 平方米,占全國利用淺層地溫能供暖製冷總麵積的20%,是我國淺層地溫能開發程度好、用於(yu) 建築物供暖製冷規模大的地區之一。而京津冀地區水熱型地熱資源每年可開采流體(ti) 熱量折合標準煤2.5億(yi) 噸,目前年開采量僅(jin) 占可采量的0.4%,主要用於(yu) 供暖、旅遊療養(yang) 、種植養(yang) 殖等,其中直接采用地下熱水進行供暖的建築麵積7100萬(wan) 平方米。
淺層地溫能和水熱型地熱資源是京津冀區內(nei) 可持續開發的重要清潔能源,在治理大氣汙染行動中可發揮重要作用。
產(chan) 品谘詢請北京鴻鷗儀(yi) 器(bjhoyq),
產(chan) 品搜索:地源熱泵測溫,地埋管測溫
關(guan) 鍵詞:地源熱泵地埋管溫度測量係統實現實時溫度在線監測/地源熱泵換熱井實時溫度電腦監測係統/GPRS式豎直地埋管地源熱泵溫度監控係統/地源熱泵溫度場測控係統/地埋管測溫/地源熱泵溫度監控/地源熱泵測溫
遠程全自動地溫監測係統/鐵路凍土地溫監測係統/地溫監測係統/城市地溫監測自動化係統/礦井深部地溫/地源熱泵監測研究/地源熱泵溫度測量係統/淺層地熱測溫/深水測溫儀(yi) /深井測溫儀(yi) /深水測溫儀(yi) /深井測溫儀(yi)
推薦產(chan) 品如下:
地源熱泵溫度監控係統/地源熱泵測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