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 CLASSIFICATION
產品分類地球的地熱總能量雖然巨大,但其分布很不均勻,要想加以經濟合理的有效利用,需要找到資源聚集地,進行清晰的地熱資源成因模式研究、準確的地熱資源儲(chu) 量評價(jia) 研究,不斷開辟新的資源儲(chu) 備。這是地熱資源規模化可持續利用的基礎。
冬季是華北地區霧霾頻發的時期,清潔取暖是從(cong) 源頭上治理霧霾的關(guan) 鍵一環。華北地區地熱資源豐(feng) 富,其中京津冀地區為(wei) 豐(feng) 富。“大華北要看京津冀,京津冀要看雄安新區”,雄安新區的地熱是如何形成的?資源量多大?能滿足多大規模供暖需求?是不是可再生的?如何可持續?會(hui) 不會(hui) 汙染環境?
21世紀以來,我國集中開展了大型岩溶熱儲(chu) 評價(jia) 與(yu) 開發關(guan) 鍵技術研究。理論模型和現場實踐結果均表明,華北地區廣泛分布的碳酸鹽岩儲(chu) 層中發育的大型岩溶熱儲(chu) ,規模大,地熱資源品質優(you) ,可以實施采灌平衡的大規模開發利用,屬罕見,可以支撐地熱供暖形成產(chan) 業(ye) ,替代燃煤,緩解該地區霧霾。
中科院的地熱團隊在華北地區開展了長期的地熱研究。“六五”計劃期間(1981年—1985 年),開展了係統的地溫測量和大地熱流測試,收集整理了石油勘探的地熱資料,圈劃出相對高溫區域,開展地溫場的數學模擬,探討了該地區的構造—熱演化特點。20 世紀90 年代,開展了冀東(dong) 油田地熱資源研究。“十一五”期間(2006年—2010 年),開展了華北地區深部煤礦山熱害防治研究,針對煤層與(yu) 碳酸鹽岩熱儲(chu) 組合結構,研究熱量聚集與(yu) 熱害形成機理與(yu) 分布特點。“十二五”期間(2011年—2015 年),開展了渤海灣盆地二氧化碳地質封存中的地熱問題研究、典型熱儲(chu) 成因分析與(yu) 開發利用技術研究、大型岩溶熱儲(chu) 對規模化開采的響應研究。此外,還有“華北克拉通破壞的地熱模型製約”等基礎性研究工作。
基於(yu) 長期的研究,發現雄安新區地下蘊藏著極其豐(feng) 富的地熱資源。僅(jin) 就地下3000米以淺的經濟深度而論,就有三類地熱資源和熱儲(chu) 層可供利用。類是淺層地熱能(位於(yu) 地下200米以淺),可與(yu) 地源熱泵技術相結合,達到節能目的。地源熱泵供暖效率通常比普通空調高4倍,比空氣源熱泵高2倍。此類地熱資源的利用,采用地埋管換熱方式,不破壞環境,節電、節煤*。雄安新區淺層地熱能在地下空間合理調配的基礎上比較適合利用。第二類是砂岩熱儲(chu) (位於(yu) 地下200米至3000米深度範圍內(nei) ),可以采用抽水加回灌的方式利用,可用於(yu) 供暖或供熱,替代燃煤,減緩霧霾。
不過,此類熱儲(chu) 層有一定局限性,主要缺點是有一些地區回灌比較難,平均隻有30%回灌率,即每開采100立方米熱水,隻有30立方米左右可以順利回灌到地下。剩下的部分,若排放到地表水體(ti) ,則會(hui) 帶來汙染,達不到清潔能源的要求。因此,此類資源應該慎用,可以實行以灌定產(chan) 的政策加以調控。第三類是碳酸鹽岩熱儲(chu) (位於(yu) 地下1000米至3000米深度範圍內(nei) ),其中的中、晚元古界岩溶(喀斯特)特別發育,形成大型岩溶熱儲(chu) ,可用於(yu) 供暖或供熱。在雄安新區,廣泛分布著元古界霧迷山組白雲(yun) 岩熱儲(chu) ,總厚度可達數千米,千米深處的溫度在60攝氏度以上。其優(you) 點是出水量大,尾水可以100%回灌到地下,實現循環利用。
雄安新區以上三種類型地熱資源都很豐(feng) 富,如何持續開發利用呢?需要依靠先進的地熱開采關(guan) 鍵技術及示範工程。
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技術經曆了兩(liang) 代演變。代技術的基本特征是直采、直供、直排,但由於(yu) 環保水準很低,現已放棄不用。第二代技術是采灌結合、用熱不用水,環保水準很高,已經得到各地的重視和推廣應用。在我國,淺層地熱能的利用技術比較成熟。隻要抓好嚴(yan) 格監管等工程質量控製措施,大部分地方可以使用。實踐中,一般鼓勵地埋管模式的土壤源熱泵係統,限製需要抽水的地下水源熱泵係統,以保護珍貴的地下水資源。對於(yu) 中深層砂岩熱儲(chu) ,在回灌條件好的地方,普遍采用第二代技術,回灌技術也在不斷進步中。對於(yu) 基岩中的岩溶熱儲(chu) ,逐步形成了規模化、產(chan) 業(ye) 化的地熱開發利用技術體(ti) 係,並進行了應用實踐。
雄縣地熱供暖示範工程基於(yu) 政產(chan) 學研用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了地熱利用率和接近*高水準的清潔能源利用雙重目標,迄今已經平穩運行了8年。2014年年初,國家能源局開始把雄縣地熱供暖的示範項目向北方地區推廣。
在過去20年裏,我國地熱資源直接利用總量一直處於(yu) 先進行列,目前還比美國高1倍以上。同時,一般供熱係統的主體(ti) 設備都是國產(chan) 化的,因而技術基礎較好。在尾水回灌技術上,通過持續探索,形成了可支持規模化開發利用的熱儲(chu) 回灌技術係列。雄縣地熱田回灌始於(yu) 2010年,地熱尾水的回灌避免了地表排放帶來的汙染,也有效地減緩了熱儲(chu) 壓力的下降。
雄安新區地熱開發如何可持續?采灌井的合理布局和井距是地熱田優(you) 化開采極為(wei) 關(guan) 鍵的兩(liang) 方麵內(nei) 容,關(guan) 係到企業(ye) 的生產(chan) 成本和熱田的使用壽命。為(wei) 此,研究團隊建立了一套用於(yu) 評價(jia) 熱田合理布局和井距的方法,雄縣地熱田在對井模式下,采灌井井距為(wei) 400米。

為(wei) 實現更快的技術進步和更大範圍的推廣應用,建議將地熱資源利用納入大氣汙染防治的總體(ti) 規劃之中。采取必要政策措施與(yu) 資金扶持,引導地方加大推廣力度,出台優(you) 惠政策,鼓勵各類企業(ye) 積極參與(yu) ,提升開發效率和水平,逐步形成和發展綠色地熱能源產(chan) 業(ye) 。
同時,進一步加強地熱資源勘查,查清更深層地熱儲(chu) 層發育狀況和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條件。在雄縣模式的基礎上,雄安新區應該立足於(yu) 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的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在容積率比較低的住宅區,可采用淺層地熱能供暖,地源熱泵是新型節能技術,在地下空間合理協調的前提下,應該充分加以利用;在集中辦公區域宜采用中深層地熱能供暖。
依托地熱,多能互補。一方麵,加強地熱係統運行的長期動態監測和定量化熱儲(chu) 模擬;另一方麵,對於(yu) 砂岩熱儲(chu) 和岩溶熱儲(chu) 開發利用條件稍差的地方,開展儲(chu) 層改造技術研發和試驗。同時,鼓勵探索以地熱能為(wei) 主體(ti) ,多種清潔能源融合的“地熱+”第三代技術的研發與(yu) 應用示範。
(作者為(wei) 中國科學院地熱資源研究中心主任龐忠和。中國石油報記者根據其在2018第三屆中國地熱產(chan) 業(ye) 發展與(yu) 地源熱泵創新技術大會(hui) 上的發言整理。本文有刪減。)

關(guan) 鍵詞:地熱井分布式光纖測溫監測係統/分布式光纖測溫係統/深井測溫儀(yi) /深水測溫儀(yi) /地溫監測係統/深井地溫監測係統
產(chan) 品谘詢請北京鴻鷗儀(yi) 器(bjhoyq),
產(chan) 品搜索:地源熱泵測溫,地埋管測溫
關(guan) 鍵詞:地源熱泵地埋管溫度測量係統實現實時溫度在線監測/地源熱泵換熱井實時溫度電腦監測係統/GPRS式豎直地埋管地源熱泵溫度監控係統/地源熱泵溫度場測控係統/地埋管測溫/地源熱泵溫度監控/地源熱泵測溫
遠程全自動地溫監測係統/鐵路凍土地溫監測係統/地溫監測係統/城市地溫監測自動化係統/礦井深部地溫/地源熱泵監測研究/地源熱泵溫度測量係統/淺層地熱測溫/深水測溫儀(yi) /深井測溫儀(yi) /深水測溫儀(yi) /深井測溫儀(yi)
推薦產(chan) 品如下:
地源熱泵溫度監控係統/地源熱泵測溫/地下水自動監測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