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 CLASSIFICATION
產品分類
國家發改委、環保部等6部委近日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促進北方采暖地區燃煤減量替代的通知》,為(wei) 地熱產(chan) 業(ye) 發展再添“一把火”。到2020年,淺層地熱能將在替代京津冀地區民用散煤取暖方麵發揮積極作用。
資源稟賦、開發程度、供熱比重大——據國土資源部“十二五”係統評價(jia) ,京津冀淺層地熱能年可開采量折合標煤約0.92億(yi) 噸,現實際開發量僅(jin) 255萬(wan) 噸,供暖麵積8500萬(wan) 平方米,占全國總量的20%。雖優(you) 於(yu) 其他地區,但較自身26.7億(yi) 平方米的供暖潛力,這一利用率明顯偏低。推廣淺層地熱能供暖,京津冀還需跨過幾道坎兒(er) ?
“以北京為(wei) 例,利用淺層地熱能供暖的麵積現為(wei) 4000多萬(wan) 平方米,遠超國內(nei) 其他地區。勘查發現,淺層地熱能足以解決(jue) 北京7.21億(yi) 平方米的建築供暖,但已開發程度遠遠不夠,可挖掘潛力很大!”北京市地質礦產(chan) 勘查開發局副總工程師、能源地質處處長李寧波感慨。
縱觀京津冀三地,淺層地熱能供暖尚處初級開發階段。供暖的8500萬(wan) 平方米麵積,與(yu) 26.7億(yi) 平方米潛力相差甚遠。要讓淺層地熱能在京津冀火起來,多位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技術層麵並不存在障礙,但仍需跨過建設成本、行業(ye) 規範等多道坎兒(er) 。
實際開采量不足1%
不用煤也不用氣,1500多根管道深埋地下100多米,利用熱泵技術將管道中的熱能收集,可滿足近50萬(wan) 平方米供暖,每年還可節約能耗1400噸標煤、成本400多萬(wan) 元。這是位於(yu) 北京海澱區的用友軟件園——北京大規模淺層地熱能供暖項目。
日前在園區露天溫度檢測儀(yi) 旁,記者看到顯示屏上的數字在14-16攝氏度間跳動,而北京溫度彼時已降至零下。這是對熱埋管溫度的實時監測,該區域地下溫度常年在此區間恒定,足以保障園區供熱需求。
地表以下200米以內(nei) 、溫度低於(yu) 25攝氏度,淺層地熱能分布廣泛、綠色低碳、可就近利用,被視為(wei) 從(cong) 源頭破解京津冀供暖“霾怨”的新路徑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熱和水文地質學家汪集陽表示,與(yu) 傳(chuan) 統鍋爐供暖相比,利用地熱泵供暖的二氧化碳排放至少降低一半;若熱泵所需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減排量可達100%。
國家出台的《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也提出,“因地製宜、集約開發、加強監管、注重環保”開發利用淺層地熱能。到2020年,京津冀地區累計實現淺層地熱能供暖2.28億(yi) 平方米。
前景美好,現實骨感。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研究員王貴玲介紹,根據國土資源部“十二五”係統評價(jia) ,京津冀地區淺層地熱能年可開采量折合標煤約0.92億(yi) 噸,可滿足供暖麵積26.7億(yi) 平方米。目前實際開發量折合標煤約為(wei) 255萬(wan) 噸,占可開采總量不足1%;供暖麵積僅(jin) 為(wei) 8500萬(wan) 平方米,實際應用率不足4%。
管理缺位成本製約
“三人組個(ge) 打井隊,搞點設備、聘個(ge) 機長就開挖,多低價(jia) 格都敢接,實在幹不下來拍拍屁股就走。責任無從(cong) 問起,實在讓人痛心!”談及淺層地熱能應用現狀,李寧波一語道出行業(ye) “怪相”。
李寧波表示,前期紮實的勘探評估,是決(jue) 定一個(ge) 地區是否適用淺層地熱能的關(guan) 鍵所在。但因暫未出台相關(guan) 準入門檻、施工標準、行業(ye) 準則等,不少公司迎利而上,實際根本不了解地質條件、開采工藝等基本情況,甚至連起碼的設計、開發能力都不足。同時因地下換熱係統的施工缺乏監理依據,企業(ye) 違規成本低,一些亂(luan) 象遲遲無法*。“一旦遇到困難複雜、難以操作的工程,不僅(jin) 造成甲方損失,更浪費了寶貴的地熱資源,或埋下隱患。地熱開采是件‘良心活’,並非誰都有資質來做。”
而在中國能源研究會(hui) 地熱專(zhuan) 委會(hui) 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主任鄭克棪看來,經過40餘(yu) 年發展,淺層地熱能開發在資源、技術層麵已無障礙,即使再加50%的開采量也沒有問題,更大的製約在於(yu) 成本。
山東(dong) 黃金集團淄博公司總工程師張克臣算了一筆賬:按打3口井花費1000萬(wan) 元、地熱泵站建設成本570萬(wan) 元、供暖設備及安裝費用1324萬(wan) 元計算,房屋使用壽命為(wei) 70年,一冬折舊費就超過40萬(wan) 元。同時考慮到用戶承受能力,收費還不能高於(yu) 集中采暖。
記者了解到,部分企業(ye) 曾希望通過補貼分擔成本。但至目前,國家層麵尚無針對地熱供暖的統一補貼出台;京津冀雖有地方政策,卻非每個(ge) 企業(ye) 都能享受。落實成了難題,企業(ye) 有時不得不“賠本賺綠色”。
因地製宜整合資源
雖處黃金發展期,淺層地熱能利用如何突破瓶頸邁過坎兒(er) ?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yu) 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熱資源研究中心主任龐忠和認為(wei) ,盡管資源稟賦各不相同,由中石化集團與(yu) 河北雄縣聯合打造的“無煙城”項目,仍是京津冀地區可參考、可複製的典型案例。
“該項目通過‘連片開發、統一管理’模式,將原本分散的地熱井收購起來,並交由一家公司主導規劃、集中運營,既避免盲目開采,也大大提高資源利用率。”龐忠和打了個(ge) 比喻,“就像有兩(liang) 家單位被堵牆隔開,各自打了一口井,用的卻是同一片地熱資源,實則造成浪費。若把這堵‘牆’打通統一管理,效益出來、成本也低了。”
結合京津冀實際情況,龐忠和進一步指出,淺層地熱能資源總量大,分布卻不均勻。要想加以經濟科學利用,首先需找到“聚集地”。以此為(wei) 基礎因地製宜,充分考慮區域用能結構、地質水文條件等,在地下空間合理協調的前提下開發。
針對管理缺位,李寧波則建議采用“監管下行業(ye) 自律”的形式進行規範。“加強頂層設計,首先需明確一個(ge) 牽頭管理部門。目前這種礦權歸國土部門管、取水許可在水務部門、開采又無人監理的混亂(luan) 管理,亟待理清。同時,還需出台規範標準,加之相關(guan) 協會(hui) 、組織等監督,避免行業(ye) 魚龍混雜。三者銜接起來,方有據可依。”
而對成本難題,除呼籲出台合理補貼外,專(zhuan) 家還提議采取PPP模式、創新投融資等靈活形式,緩解前期建設壓力。國家發改委也提出,淺層地熱能項目的運行電價(jia) 和供暖收費可參照北方地區清潔供暖價(jia) 格。傳(chuan) 統供熱地區原則上由按實際成本,在考慮合理收益的基礎上收費,其他地區由相關(guan) 方協商確定。
關(guan) 鍵詞:地熱井分布式光纖測溫監測係統/分布式光纖測溫係統/深井測溫儀(yi) /深水測溫儀(yi) /地溫監測係統/深井地溫監測係統
產(chan) 品谘詢請北京鴻鷗儀(yi) 器(bjhoyq),
產(chan) 品搜索:地源熱泵測溫,地埋管測溫
關(guan) 鍵詞:地源熱泵地埋管溫度測量係統實現實時溫度在線監測/地源熱泵換熱井實時溫度電腦監測係統/GPRS式豎直地埋管地源熱泵溫度監控係統/地源熱泵溫度場測控係統/地埋管測溫/地源熱泵溫度監控/地源熱泵測溫
遠程全自動地溫監測係統/鐵路凍土地溫監測係統/地溫監測係統/城市地溫監測自動化係統/礦井深部地溫/地源熱泵監測研究/地源熱泵溫度測量係統/淺層地熱測溫/深水測溫儀(yi) /深井測溫儀(yi) /深水測溫儀(yi) /深井測溫儀(yi)
推薦產(chan) 品如下:
地源熱泵溫度監控係統/地源熱泵測溫/地下水自動監測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