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 CLASSIFICATION
產品分類地熱資源是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儲(chu) 量大、分布廣,具有清潔環保、用途廣泛、穩定性好、可循環利用等特點,與(yu) 風能、太陽能等相比,不受季節、氣候、晝夜變化等外界因素幹擾,是一種現實並具有競爭(zheng) 力的新能源。
經過多年的地熱資源開發,我國地熱直接利用連續多年位於(yu) 世界*,如圖所示中國地熱直接利用是第二名美國的2倍多。如果加上地熱發電折算成年產(chan) 出熱能,2014年中國地熱總體(ti) 利用為(wei) 48570 GWh,仍遠大於(yu) 美國的36328 GWh。
中國地熱直接利用結構發生了可喜的變化。2014年底,地熱供暖比例超過溫泉洗浴。主要比例是:地源熱泵58%,地熱供暖19%,溫泉洗浴18%。地熱開發的能源性、技術性得以突出。
2017年2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及國土資源部聯合發布《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這是國家地熱產(chan) 業(ye) 規劃,是地熱產(chan) 業(ye) 發展的裏程碑,必將對我國地熱產(chan) 業(ye) 快速、健康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發展目標
地熱供暖/製冷麵積:新增11億(yi) 平方米,淺層地熱能7億(yi) 平方米,中深層地熱4億(yi) 平方米。至2020年,地熱供暖(製冷)麵積累計達到16億(yi) 平方米。
地熱發電裝機容量:累積新增50萬(wan) 千瓦,至2020年,累計實現地熱發電裝機容量53萬(wan) 千瓦。
地熱能利用總量:到2020年,地熱能利用總量7000萬(wan) 噸標煤,地熱供暖年利用量4000萬(wan) 噸標煤。
一.幹熱岩概念及資源分布
幹熱岩概念
幹熱岩是一種沒有水或蒸汽(或是含少量水而不能流動),普遍埋藏於(yu) 距地表3~10km的地層深處,溫度介於(yu) 180~650℃的高溫岩體(ti) ,蘊藏在其中的熱能,就是幹熱岩地熱能。
幹熱岩資源成因和分類
地殼運動——劇烈構造運動減壓熔融生熱——強烈構造活動帶型
地幔熱流——地核地幔傳(chuan) 導對流生熱——沉積盆地型(地殼減薄區)
岩漿活動——岩漿沿裂隙向淺部運移生熱——近代火山型
地殼熱流——同位素衰變生熱——高放射性產(chan) 熱型
幹熱岩資源分布情況-世界範圍
強烈構造活動帶型:環太平洋地震帶(美國西海岸),喜瑪拉雅-印度洋板塊(中國)
板塊內(nei) 部地殼減薄區:歐洲上萊茵地塹,法國、德國
近代火山型:日本、冰島
板內(nei) 高放射性花崗岩發育區:澳大利亞(ya)
幹熱岩資源分布情況-國內(nei)
強烈構造活動帶型:青藏高原。歐亞(ya) 和印度洋板塊擠壓,有侵入體(ti) 和熔融體(ti) 等高溫岩漿熱源。
沉積盆地型:鬆遼盆地、汾渭地塹等中新生代斷陷盆地的下部,沉積覆蓋層具有較高的地溫梯度,與(yu) 水熱型地熱係統共生。
近代火山型:分布騰衝(chong) 、長白山、五大連池等地區,底部岩漿活動密切相關(guan) 。
高放射性產(chan) 熱型:東(dong) 南沿海,發育許多大型的中生代酸性花崗岩類岩體(ti) 。
幹熱岩資源量
我國:中國地調局數據顯示中國大陸3~10km幹熱岩資源總量數據顯示其總量為(wei) ,為(wei) 2.5×1025J(合856萬(wan) 億(yi) 噸標煤)。總量是我國油氣、煤炭總資源量的30倍。
美國:美國本土3~10km幹熱岩資源總量為(wei) 1.67×1025J(不含黃石公園),合572萬(wan) 億(yi) 噸標煤。
地熱資源量約4900萬(wan) 億(yi) 噸標煤,中國約占資源量的六分之一。
幹熱岩地熱能優(you) 勢
資源豐(feng) 富:3-10km內(nei) 資源總量大
分布廣泛:板緣和板內(nei) 地熱域都有分布
青藏高原及周邊、東(dong) 部第二沉降帶等地區資源尤為(wei) 豐(feng) 富
綠色無汙染,可再生,用途廣泛
利用幹熱岩地熱能發電和梯級利用,不產(chan) 生環境汙染,地熱能源可再生
可靠性強: 利用係數高,能量輸出穩定
可作為(wei) 基本載荷亦可作為(wei) 調峰載荷,以適應季節和氣候變化需求
二.幹熱岩開發利用技術及挑戰
幹熱岩開發技術屬於(yu) 世界性難題,上通用的幹熱岩開發技術是增強型地熱係統(EGS技術),該技術是為(wei) 了開發具有經濟價(jia) 值的地熱資源而創建的人工地熱係統,作為(wei) 幹熱岩地熱資源開發的技術。
增強型地熱係統(EGS)-幹熱岩開發工程
幹熱岩無水或少水,裂縫欠發育,需要人工創建熱儲(chu) 進行開發,增強型地熱係統(EGS)是開發幹熱岩資源的具體(ti) 工程係統。
關(guan) 鍵技術:
選區選址:優(you) 選項目建設靶區
係統設計:描述熱儲(chu) ,設計運行參數
成井:形成循環采熱的路徑
壓裂造儲(chu) :人造高導流大麵積熱儲(chu)
係統運行:運行與(yu) 監測,穩定采熱發電
靶區優(you) 選
難題:熱源埋藏深,地溫場非均質性強,成因機理主控因素複雜,資源可動用性不清等
目的:基於(yu) 現場試驗和研究,通過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遙感等手段優(you) 選經濟技術指標*的目標區塊。
指標:優(you) 選指標包括溫度、裂隙情況、大地熱流、居裏麵埋深、酸性岩體(ti) 分布和控熱構造特征等。
係統描述和設計
難題:孔縫結構特征複雜,溫度場、應力場、滲流場、化學場四場耦合難度大,開發關(guan) 鍵指標眾(zhong) 多等。
目的:根據已有的測試參數,地質和工程資料,利用數值模擬、物理模擬、岩心分析等手段,掌握熱儲(chu) 地質工程特征,進行熱儲(chu) 精細描述,設計熱儲(chu) 換熱參數、井組、井網、井距、采灌製度等運行參數。
技術:壓前壓後人工裂縫地質建模技術,滲流傳(chuan) 熱模擬技術,熱儲(chu) 四場耦合模型建立與(yu) 數值求解技術,熱儲(chu) 運行效率和使用壽命分析技術。
成井
難題:超高溫、地層高硬、研磨性強、裂隙發育、構造複雜、熱破裂現象頻發、工程地質條件複雜等;
目的:根據工程需求進行直井、定向井、水平井,複雜結構井等深鑽施工,形成可靠的循環采熱的通道
技術:主要的技術包括:高溫硬地層破岩鑽頭和工具,耐高溫井下測量儀(yi) 器,耐高溫井筒流體(ti) 和工作液材料,高溫井下安全控製技術與(yu) 地麵冷卻設備,耐高溫保溫井筒密封材料和工藝。
壓裂造儲(chu)
難題:高溫度、高硬度,高應力,高密度,未知性強,預測難度大,熱儲(chu) 工程地質條件複雜等。
目的:利用水力壓裂,酸化等手段,在致密(裂縫欠發育地層)高溫地層,建立大麵積高導流裂縫發育空間熱儲(chu) 。
技術:地質力學參數求取技術,岩體(ti) 破裂與(yu) 裂隙展布評估與(yu) 控製技術,耐高溫自支撐高導流壓裂液,裂縫監測與(yu) 壓裂效果評價(jia) 技術。
係統運行
難題:熱力短路,熱儲(chu) 四場動態變化監測和係統運行關(guan) 鍵參數準確調整困難,水岩作用強烈,地麵線路易結垢。
目的:維持係統運行壽命超過20年,保證出口流體(ti) 的溫度和流量在運行過程中始終滿足發電要求,保障地下換熱效率和地麵發電係統管路通暢。
技術:係統運行監測技術(示蹤技術),熱儲(chu) 動態模擬和運行參數動態優(you) 化技術,發電工藝優(you) 選技術,管路除垢阻垢技術。
三.幹熱岩開發現狀
國外EGS項目概況
美、法、德、英、日、澳等國家起步較早,已經建立了25個(ge) 試驗性質的EGS工程(歐洲15項,美國6項,澳大利亞(ya) 2項,日本2項),累積發電能力約12MW。
國外EGS工程概況
深度:幹熱岩2000-5000m,上部1000-3000m多為(wei) 高溫水熱型。
溫度:較成功的都在180-200℃以上,已經達到400℃。
熱儲(chu) 改造對象:有天然裂縫,相對容易形成體(ti) 積裂縫的地層。
成井:大量采用定向井,裸眼完井,清水、泡沫等無固相低密度鑽井液。
造儲(chu) :水或鹽水,不用支撐劑。注入量視規模而定;排量分為(wei) 低排量長期注入(3~6m3 /min),或者低排量和大排量交替注入。
監測:多采用示蹤劑、微地震監測和重力測量。
國內(nei) ——幹熱岩的勘探開發還處於(yu) 勘察階段
幹熱岩資源調查:鬆遼盆地,東(dong) 南沿海,青海共和及貴德,四川康定等
青海共和盆地恰卜恰進行了7口勘探井的施工,其中4口達到幹熱岩標準。
貴德盆地紮倉(cang) 溝進行了4口勘探井的施工,其中2口達到幹熱岩標準。
福建漳州進行了1口幹熱岩科探井的施工
總之,盡管上對幹熱岩研究起步較早,但由於(yu) 資金、技術等限製,目前僅(jin) 有幾個(ge) 小規模、試驗性質的幹熱岩(EGS )發電示範工程,還沒有一個(ge) *規模化、商業(ye) 化正式運行的幹熱岩(EGS)項目。
中國近年來也在加大幹熱岩開發的研究投入, 2010年國土資源部啟動了公益性科研項目“我國幹熱岩勘查關(guan) 鍵技術研究”,主要開展幹熱岩高溫鑽探技術方麵的研究。2012年,吉林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承擔了國家高新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幹熱岩熱能開發與(yu) 綜合利用關(guan) 鍵技術研究”,開啟了我國專(zhuan) 門針對幹熱岩工程的研究。但是,總體(ti) 上我國的幹熱岩開發,還處於(yu) 初級階段,相比國外存在很大差距。
我國幹熱岩開發利用展望
2016年8月份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比較係統地在深海、深藍、深空、深地(含幹熱岩)等能夠拓展國家戰略利益、保證國家戰略優(you) 勢的領域做出了部署。深地研究必將對幹熱岩的勘探開發帶來重要的推動作用。
中國石化正在積極推動我國幹熱岩的勘探開發工作,中石化科技部在2015年6月設立了“幹熱岩地熱資源潛力評價(jia) 與(yu) 鑽探靶區優(you) 選方法前瞻研究”項目,由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承擔,2016年12月驗收。在此基礎上,今年5月又設立了“幹熱岩勘探開發關(guan) 鍵工程技術研究”項目,由中石化工程院、勘探院、新星石油公司聯合承擔。
下一步,中石化與(yu) 國內(nei) 幹熱岩研究團隊,共同申請國家支持計劃中的幹熱岩項目,從(cong) 而加速推進我國的幹熱岩開發工作。
我們(men) 預測,到2030年左右,隨著幹熱岩開發取得長足進步,幹熱岩發電將會(hui) 成為(wei) 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重要一員。
青海省自2017年6月17日至23日,連續7天合計168小時內(nei) ,全部以太陽能、風能及水力發電供應全省用電。此舉(ju) 在全國尚屬,具有重要的裏程碑意義(yi) 。
青海省也是我國幹熱岩分布的有利地區之一,展示了良好的幹熱岩發電前景。
我司深井地熱監測產(chan) 品係列介紹:
1.0-1000米單點溫度檢測(普通表和存儲(chu) 表)
2.0-1000米淺層地溫能監測(采集器采用低功耗、攜帶方便;物聯網GPRS無線傳(chuan) 輸至WEB端網絡;單總線結構,可擴展128個(ge) 點;進口18B20高精度傳(chuan) 感器,在10-40度範圍內(nei) ,精度在0.1-0.2度)
3.0-3000米單點溫度檢測(普通顯示,隻能顯示溫度,沒有存儲(chu) 分析軟件功能)
4.0-10000米分布式多點深層地溫監測(采用分布式光纖測溫係統)
5.0-1200米GPRS型液位/溫度一體(ti) 式自動監測係統(同時監測溫度和液位兩(liang) 個(ge) 參數,MAX耐溫125攝氏度)
6.0-7000米全景型耐高溫測溫成像一體(ti) 井下電視(同時監測溫度和視頻圖片等)
分布式光纖溫度監測係統細分兩(liang) 大類:1.井筒測試 2.井壁測試
有此類深井地溫項目,歡迎新老客戶朋友垂詢!
關(guan) 鍵詞:地熱井分布式光纖測溫監測係統/分布式光纖測溫係統/深井測溫儀(yi) /深水測溫儀(yi) /地溫監測係統/深井地溫監測係統/地熱井井壁分布式光纖測溫方案/光纖測溫係統/深孔分布式光纖溫度監測係統/幹熱岩/幹熱岩發電/幹熱岩地溫監測/地熱井測溫係統/地熱井測溫儀(yi) /地溫監測係統/地熱監測係統